自去年開始,曹家的勝仗幾乎都有著曹彰的影子,而這一次,終於與曹彰無關了!
此時,曹丕也瞬間意識到了一個問題。
他如果要證明自己,要取得匹配地位的功績,打破曹彰在這一方面給他造成的無形壓力,這一次,就是一個很好的機會!
夏侯淵兵勢正盛,將漢軍劉靖圍困一隅,而漢軍必然會出兵救援。
倘若此時,自己親率大軍前去支援夏侯淵,憑藉一鼓作氣之勢,與漢軍交戰豈非天然便處在有利地位?
曹丕自幼便騎術不凡,更好擊劍,有幾分武藝,同時膽略兼具,即便年幼時在宛城碰上張繡降而復叛這種事都能從容逃脫,足以說明其實是有能力的。
曹丕越想越是興奮,只覺得,身為一國之主,這般大好機會實在是不易取得。
“鄴侯,萬萬不可啊!鄴侯千金之體,臨陣攻伐,將士所專,何必以身犯險?”身為軍師祭酒的董昭第一個就跳出來勸阻。
董昭是真的在為曹丕謀劃。
“指揮三軍,如使臂助,攻必克,戰必取,此固然是振奮人心,然運籌帷幄,決勝於千里之外,難道便不能振奮人心了嗎?私以為,鄴侯為振奮我文武將官之心,鼓舞河北百姓之心,欲御駕親征,雖令人敬佩,卻實不可取也,請鄴侯三思!”
董昭話說得很委婉,不過在場真正的智者,基本都能聽出來意味。
董昭就差直接說,曹彰能打勝仗是厲害,但是你何必去跟他爭這個?只要你能運籌帷幄,統領全域性,時間一長,一樣能堵住別人的嘴,你就別老是急功近利,想著走捷徑了。
曹丕臉色有些難看,有心反駁,卻不知如何回應。
他自然知道董昭的話是有道理的,也知道董昭說這話不是有什麼私心。
但是,他就是想早點擺脫自己的困局啊!
“鄴侯,董祭酒所言雖然有理,但卻誇大其詞了。”
就在曹丕陷入窘境之時,吳質的聲音猶如天籟一般,傳入曹丕耳中。
曹彰暗中看著這堂上的一幕,也不打破,也不推助,只靜靜地看著。
不是他不想,而是他不能。
很多事情,不是光自己拼命努力就行了,還要等人犯錯。
如果曹丕不犯錯,曹彰就算再努力,也一樣機會渺茫。
他唯一能做的,便是相信自己對曹丕的認知,相信劉曄對曹丕的分析。
吳質緩緩起身:“武桓侯在世之時,東征西討,掃蕩群雄,同樣以身犯險,何也?不過群雄割據,天下混沌罷了!那此時便有什麼不同了嗎?天下依舊四分五裂,依舊混亂不堪,劉玄德自黃巾之亂起便是屍山血海中躺過來的,孫仲謀即便繼承父兄基業,也同樣有親臨戰場之舉,而新掌權不久的漢家天子劉協,此前亦然親赴河內,與我鄴城不過咫尺之遙!何也?”
吳質環顧四周,見眾人目光都集中在自己身上,繼續說道:“蓋因天下大局未定罷了。如今鄴侯既有心親征,揮師南向,以勵將士之心,又有何不可?至於安全一說,我三軍拱衛,猛將如雲,就連鄴侯本人亦是精通劍術、騎術之人,再危險,又能有多危險呢?”
說罷,吳質再次回頭看向曹丕,躬身一禮:“鄴侯意氣昂揚,既有大智,亦有大勇,質得遇鄴侯,幸也!願隨鄴侯左右,共赴疆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