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敗中求勝,將原本陡然傾斜的局勢瞬間拉回了均勢。
但是漢軍終究還是受創嚴重,兵力損失過大的直接後果便是對軍營之外的掌控力急劇銳減。
夏侯惇被打得兵退三十里,人馬死傷有七千之數,但是經過休整後,再一次撲了上去。
雖然沒有了大勝後的鋒銳,卻依舊有著不小的壓迫性。
曹仁領兵直插魏郡與河內郡交界,所有要道口全部駐軍,更連夜築起簡易的烽火臺,完全封鎖了蕩陰漢軍與黎陽漢軍之間的聯絡。
黎陽,漢軍大營。
連續三日與劉協斷絕聯絡的臧霸,終於按捺不住了。
“河內發生劇鬥,如今天子安危不明,曹軍斷絕要道,黎陽急切之間亦不能下,我心憂慮,實在不知如何是好!”臧霸高坐主位,憂心忡忡。
“刺史大人,此事易耳。”桓範拱手回應:“曹軍隔絕要道,其實便告訴了我等河內之軍尚存,倘若河內傾覆,曹軍自然便可南下黎陽而來,此時未至,其意自明也。”
“刺史大人,元則所言雖然有理,但天子安危不明,我等身為臣子,豈能坐視不理?周以為,當將黎陽暫時放在一邊,速往河內援救,否則一旦天子有恙,我等皆為罪人!”武周緊接著說道。
桓範,字元則。
武周本為下邳令,在臧霸遷調兗州刺史後,便被臧霸一同調了過來。
同時劉協因臧霸駐守黃河沿線,便將兗州治所移到了東郡濮陽,而武周則被提拔任命為東郡太守,隨臧霸在軍。
援兵之議實難統一,既有認為當繼續強攻黎陽者,亦有認為當揮師河內者。
臧霸本是猶疑不決,思慮再三,以忠義為先,最終決定出兵河內,攻打曹仁,打通魏郡與河內交界的要道。
第四日,臧霸將黎陽之事暫交付於武周,集兵一萬,以吳敦為先鋒,兵馬直指河內!
是夜,黎陽曹軍大營,迎來了一位不速之客。
“請立即通報于禁將軍,曹彰奉君命而來!”
其實守衛的軍士是認識曹彰的,但是于禁軍法森嚴,曹彰不願讓士卒為難,直接讓他前去通傳,自己則在外等候。
很快,于禁便親自迎了出來。
“君侯何以至此?河間平叛還順利否?”于禁率先招呼,他一直在黎陽協助城內的樂進與臧霸交戰,並不知道曹彰已經平叛回來了。
而且此番針對漢軍的計劃,因前期主要在河內,故而並未提前告知于禁,更遑論困守城中的樂進了。
“文則將軍,曹彰單騎而來,乃是身負君命,我等入營細說。”曹彰也不廢話,開門見山地說道。
“好。”于禁見曹彰鄭重,面容頓時肅然,答應一聲,當先引路。
“傳我將令,大營三十步內,任何人不得靠近,違令者斬!”
進入大帳,于禁一聲令下,法令自傳。
“敢請君侯明示。”
曹彰點點頭,先行取出印信交予于禁查驗,然後直接說道:“軍爭之事,久守不攻,實非良策,故而鄴侯與麾下計較,設下計謀,以期打破僵局,我與韓浩將軍已經率軍五千趕到,欲與將軍共謀臧霸,臧霸已然分兵,不日便是進攻之機,請將軍做好準備,隨時配合!”
曹彰雖然有執掌大軍之權,但是面對于禁,他還是儘量言語說得和緩一些。
“好!反擊之事,勢在必行!需要禁如何配合,君侯吩咐便是。”于禁毅重,擲地有聲。
曹彰點點頭:“我等只需……”
黃河南岸,漢軍大營,中軍大帳之中,燭火搖曳,一道身影,孤寡離愁。
孫觀此刻有些犯難。
白日裡,張遼遣使來言,說曹丕念他舊恩,心懷寬恕,雖互為敵國,但那是沙場之事,不涉及家人,特意要送還他一家老小,讓他後日午時之前乘船到河中接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