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有……”
“住口!”曹植當先跳了出來,打斷了天使的話:“汝好不識禮數,上堂一語不發,開口便言天子,你以為你是何人?不必你念,拿過來吧!”
說罷,曹植直接從將那天使手中的黃帛搶了過來,回身對曹丕一禮:“大哥,便由植來唸吧。”
“好,子建,你來唸。”曹丕不以為忤,他本就是心思深沉,睚眥必報之人,此時見那天使如此,反而心中暗自爽快。
“自中平元年以來,黃巾叛逆,董卓亂政,諸侯割據,以致漢室衰微,丞相曹操,救朕於賊手,扶漢於將傾,東征西討,掃除群雄,使中原重歸一統,勞苦功高,縱韓信、耿弇弗加也。”
“然天不遂人意,南征遇難,以致傾覆,命喪九泉,朕聞之而心慟,念之而傷懷,實乃大漢之殤也。”
“朕思之念之,無以彰丞相之功,唯此可略表朕心。謹按諡法,克定禍亂曰武,邢民克服曰武,闢土服遠曰桓,故追封丞相、武平侯曹操為武桓侯。”
眾人聽到這裡,更加認真了,沒想到劉協竟然會追封曹操為武桓侯。
自古以來,追封諡號的美惡,幾乎算是當時對於這個人的評價,而不論是“武”,亦或是“桓”,都是美諡,劉協這麼做,相當於是官方肯定了曹操的一生。
而且,此時雙方明顯處於對立狀態,就連曹植唸到這兒,都有些皺眉停頓。
只聽曹植又繼續念道:“丞相曹操,功勳卓著,追封實不足以慰其勞也,故因功而封蔭其子。”
曹植唸到這裡,抬頭看了曹丕一眼,見其面色無異,遂繼續念道。
“封曹丕為冀州牧、鄴侯。”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封曹彰為鉅鹿太守、廣平侯。”
“封曹植為渤海太守、南皮侯。”
“望三位能繼丞相之遺志,忠君體國,他日名留青史,亦不遠也!”
念及此處,在場才思敏捷之人哪裡還聽不明白,紛紛倒抽一口涼氣,有些小心翼翼地環視曹丕、曹彰、曹植一眼,比如董昭;有的乾脆直接低下了頭,比如賈詡。
這是妥妥的陽謀,殺人不見血!
既封曹丕為冀州牧,但又將曹彰、曹植封為太守,還直接封侯,明擺著的挑撥離間。
曹彰心中也是駭然不已,說實話,他心裡很明白,現在根本不是他能與曹丕對立的時候。
對於曹丕而言,這封詔書更是如同雞肋一般,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其原因就在於曹丕本人雖然是曹操宗法次序第一位的繼承人,但是卻幾乎沒有什麼功勳可以說道,就連當初趙溫要舉薦他,曹操也沒有答應,真正說來,他就是一個白身而已。
但是,劉協詔書卻直接封他為冀州牧、鄴侯,算是官方肯定了他作為曹氏領袖的地位。
假如一切到此為止,那便恰到好處。
只可惜,劉協還封了曹彰、曹植二人。
此計最狠毒的地方就在於,精準地把握住了曹丕無功無望的處境,曹丕要麼一起接受,要麼全部拒絕。
實際上,追封曹操的詔書,曹丕又如何拒絕?
而一旦同意,雖然自己也得到甜頭,但是卻也讓他如鯁在喉。
對曹彰、曹植的封賞,會自然而然讓整個曹氏集體埋下分裂的種子,哪怕曹丕三兄弟感情再好也沒用。
因為,曹丕能夠繼承曹操之位,真的僅僅是宗法次序而已。沒人知道他的才能如何,這是他最大的依仗,也是目前他唯一的依仗。
“劉協算什麼東西,天下大亂,全靠我父扶持,方能保全性命,一統中原,我父方才逝去,便欲致我等於死地,實乃暴君也!曹彰大好男兒,豈會受他的封賞?”
靜謐的堂上猛然爆發出一聲暴喝,聲若洪鐘,氣勢昂揚!
喜歡魏虎請大家收藏:()魏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