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彰領兵隨呂虔入城,雖然心中多少還有些疑慮,但是想到許褚就跟在自己身邊,如若有何異變,憑自己二人之力,當能立擒呂虔於掌中。
而呂虔好似也為了讓曹彰放心一般,解去佩劍,與曹彰並肩而行,既不當先,也不落後。
一入政事堂,呂虔便躬身拱手,鄭重地說道:“將軍,虔自得知丞相訊息以來,夜不能寐,繼而又收到夏侯將軍與荀令君的書信,即便靈臺摧崩,也只好相信。”
“虔受丞相大恩,委以重任,親之信之,豈敢悖逆。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如今天下紛亂,自是能者居之,漢家天子雖為上君,在虔心中,卻也算不得什麼。”
政事堂中只有親信數人,呂虔說話毫無顧忌,坦誠直言。
曹彰聞聽此言,知呂虔是為了取信於他,以免多生波折、齟齬,故而如此言語,心中頓時疑慮大消。
“原本虔準備直接應夏侯將軍之邀,在泰山豎旗,然而虔之郡丞高堂隆卻勸阻於我,言及‘大軍北歸,或遇阻滯,若當真心神堅定,可悄然而動,以應兵馬。’,故而當臧霸、孫觀領兵過境之時,我便與之一道同行,如今方遇將軍。”
曹彰一邊聽一邊點頭,對於呂虔的應對更是佩服,也對高堂隆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太守高義明智,膽略過人,彰佩服!這高堂隆是何人?可在此處?”
呂虔笑著說道:“正在此處,昇平,來見過將軍!”說罷,回頭看向身後一勁裝打扮的文士。
曹彰順著目光看去,只見一名明顯文士模樣的青年,卻身著勁裝,穿布甲,腰間按劍,器宇軒昂,正氣凜然,不禁心中暗自點頭。
高堂隆上前半步,躬身拜見:“泰山郡丞高堂隆,拜見將軍。”
高堂隆,字昇平。
“不必多禮!先生多智遠慮,乃高士也!”曹彰不吝誇讚。
而後呂虔一番介紹及高堂隆自述,曹彰方才瞭解此人是誰。
當初曹操初掌兗州,泰山太守應劭因曹嵩之死,害怕曹操追究,故而棄逃袁紹。
時年二十二歲的薛悌,便被曹操任命為泰山太守,而高堂隆,便是薛悌任命的泰山督郵。
高堂隆此人,有智略,更忠直膽勇,郡裡督軍與薛悌爭強,直呼薛悌之名,年輕的高堂隆直接按劍怒斥,把督軍嚇得大驚失色。
不過高堂隆很快也辭去官職去濟南避難了。
後來呂虔擔任泰山太守,聽聞了高堂隆的事蹟,心中欽佩,加之曹操一統北方,戰事平息,便派人到濟南尋他,徵辟任命為郡丞。
“承蒙相助,二位今日之義,彰必永記心中,他日定當厚報。”曹彰說罷,向呂虔與高堂隆躬身一禮,態度極為誠懇。
呂虔與高堂隆對視一眼,皆頗為驚詫,忙向曹彰還禮,心中多少有些感懷。
“太守,如今白馬尚有多少兵馬?”
一番言說之後,曹彰也不廢話,當即開門見山地說道,畢竟雖然呂虔投靠,但大局處境還沒有改變,必須儘早籌劃。
“尚有兩千人,人數雖少,但皆為我親自精選的壯士,可稱精銳。”呂虔自信的說道。
當初呂虔接任泰山太守之後,恩威並施,平息郡內匪寇,而後挑選壯士為精兵,加以訓練,在各州郡中名列第一,的確算得上是精兵。
曹彰自然也聽聞過泰山兵的威名,心中頓時大喜過望。
如此一來,能戰之兵便有五千之眾了!
“先生,此前之策可有變化,是否仍舊依計而行?”曹彰向劉曄詢問道。
劉曄笑道:“如今既得呂太守相助,此前的計策原本只為逃出生天,如今當可變一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