潁川郡,許昌。
自從天子東遷以來,許昌便一躍而成為中原大地的政治中心,原本叫作許縣的名字,也改成了更加大氣的許昌。
此刻,天色已晚,整座城池中萬戶人家燈火通明,在這亂世之中,也算是難得的安穩之地了。
一座高門大戶內的庭院,一間精緻的書房,書房內香氣嫋嫋,書窗前正有一人負手而立,著文士服,戴冠,配玉,飾香,丰神俊朗,唯有眉宇間卻透露出濃厚愁苦。
此人便是荀彧,當今天下著名的王佐之才,官拜尚書令,封萬歲亭侯,去年曹操想授他三公之位,被他十幾次堅持拒絕方才作罷。
荀彧年少知名,輔佐曹操一統中原,可以說貫穿了曹操的整個征戰史,居功至偉。
若說夏侯惇是曹氏宗親第一人,那麼荀彧便是外姓第一人,都不是簡簡單單的“曹操下屬”所能夠概括的,或許,稱作“合夥人”更為貼切一些。
此時的荀彧很惆悵,因為他剛剛從許昌的皇宮中回來。
是的,當今天子連夜召見了他。
而在天子召見他之前不久,他剛收到這一輩子最難以置信的訊息。
曹操死了!
抬首望蒼穹,漆黑的夜空,點點繁星閃爍,夜風冷冽,卻不及荀彧此刻的心冷。
“叔父,你意如何決斷?”
身後傳來一聲輕呼,乃是荀攸,荀公達,官拜中軍師,封陵樹亭侯,自從拜中軍師之後,荀攸便不再經常隨軍征伐,而是為曹操留守後方,掌管刑罰之責。
荀彧與荀攸是叔侄關係,但是荀攸年齡卻比荀彧大六歲。
“我不知道……”荀彧的聲音很低沉。
“曹公一世英雄,才智高絕,胸懷平定天下、濟世安民的大志向,奈何卻……”荀彧說得有些哽咽。
荀攸靜靜地坐著,面無表情,他臉比較圓,身高也並不高,整體模樣看著也很普通,甚至有些憨憨傻傻的氣質,然而此人卻是典型的大智若愚、外怯內勇之輩,心思細膩,算無遺策,此時並不接荀彧的話,就這麼任他說著。
“當初投效曹公,與之相約,共定天下,掃蕩群穢,而今所志未遂,他竟然便戰死了……”
“猶記得我棄袁紹而投曹公時尚且未及而立之年,然親之信之,從未以年齡相鄙,待之甚厚。”
“而後,曹公神武英豪,誅袁術、斬呂布、破劉備,一統河南,平袁紹、滅烏桓,一統河北,眼見群雄束手,天下將定,南征前曹公還拉著我說‘凱旋之日,天下一統,與君共飲’,沒想到卻再也不得相見……”
荀彧絮絮叨叨地說著,荀攸靜靜地聽著,他不想打擾這個小他六歲的叔父,他明白這種心情,因為他也有,但是他並沒有表現出來。
不知過了多久,荀彧終於止住了話頭,他好久都沒連續不斷說這麼多話了。
“公達,天子所言之事,你以為當如何?”荀彧從書窗前轉身,雙目有些赤紅。
荀攸沒有第一時間回答,反而問了一個問題:“叔父一直追尋的理想可曾改變?”
荀彧沉默了一下,答道:“未曾改變。”
“叔父以為曹公諸子如何?”
荀彧看了荀攸一眼,他當然明白荀攸的意思。
“曹丕有才學,天資文藻,博聞強識,但性情陰沉,無曠達之度,不足以為平定亂世的雄主。”
“曹彰驍勇,有軍略才幹,然為人魯莽,且不好讀書,而好戰場狠鬥,無明主之風。”
“曹植聰慧,文才俊秀,然不善處事,放縱肆意,可為文學高士,難成統御之才。”
簡單點說就是三個人各有才能,但是曹丕肚量狹小,曹彰衝動還好鬥,曹植就是個紈絝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