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二人彼此爭論一番,眾人也紛紛表態。
程昱雖是文臣,但性情剛勇,與張遼見解一致。
李典為人穩重,顧略周詳,與張合見解一致。
其餘眾人,皆各有表態,曹彰完全下不了決定。
袁紹的心情我終於能夠理解了,這真特麼不是件容易的差事。曹彰如是想到。
其實也不怪曹彰無能,決斷本非易事,不然袁紹多謀少決和曹操善謀明斷就不會總是拿來說道了。
這也是為什麼明明郭嘉的戰術妙計記載不多,卻能為曹操所喜愛、為歷代所推崇的原因,也是為什麼明明房玄齡更加智計百出,而杜如晦卻是十八學士之首、凌煙閣功臣排名更前的原因。
無非就是明於決斷四個字罷了。
曹彰此時年紀尚輕,無論前世今生,何曾做過這般重要的決斷,一時之間,頭大如鬥,也是無可厚非的事。
“張飛這傢伙到底在哪兒埋伏啊?這是讓我二選一嗎?”曹彰受前世影響,心想遇過了趙雲,下一個就該遇張飛了。
嗯?
忽然曹彰心中一動,忙看向地圖,一番細看,並沒有找到自己想要的。
“葫蘆谷在什麼地方?為什麼地圖上沒有?”曹彰忙問到曹休。
“這,我也不知啊。”曹休略顯尷尬。
“稟告將軍,葫蘆谷在北彝陵山路。”一名士卒回道,聽口音,乃是荊州人。
“好!”曹彰方才的煩惱頓時拋之腦後,也不去解釋自己為何突然問起葫蘆谷,直接說道:“這葫蘆谷乃是一處險地,若是有伏兵於此,我等不死也要掉層皮,還是走大路吧!”
張遼欲再作爭執,他本性如此,雖剛勇,卻固執高傲,經常得罪同僚,也幸虧他跟著的是曹操,能用他、善用他,又能迴護於他,因此他在原有歷史上才能創下那偌大的威名。
曹彰不待張遼說話,提前說道:“文遠將軍,你勇武過人,膽略驚世,自是無所畏懼,勇者得前!但是將士兒郎們哪裡比得上你啊?”
“你看看周圍,遭逢百年難見的大敗,將士們此時哪裡還有多少心氣?此時不過因性命攸關,所以堅持罷了。”
“大家袍澤兄弟,奮勇沙場,如今北向逃竄,焉能不顧及他們?我等走南彝陵大路,就算遇到埋伏,至少他們能有更大的機會活下來啊!”
曹彰知道,張遼性情與關羽類似,皆是愛護士卒的將軍,故以此話術說服他。
張遼環顧四周,默然不語,片刻後向曹彰拱手,鄭重說道:“遵少將軍將令!”
“好!”曹彰咧嘴一笑。
周圍將士能聞聽到軍議者,皆對曹彰心存好感,亂世殺伐,朝不保夕,誰都想跟一個會為自己著想的老大。
程昱撫須一笑,暗暗點頭,賈詡卻是眯著眼睛,悄悄掃了曹彰一眼,輕嘆一聲,微微搖頭。
曹彰率先翻身上馬,整軍出發,依舊一馬當先,前面開道,與之前不同的是,這次許褚緊跟在他身邊,落後半個馬頭。
……
曹軍行軍半日,將近午時。
曹彰環顧四周,此地開闊,地勢略有高度,雖經大雨,卻少有泥淖,當即傳令在此處休息,埋鍋造飯,不急於行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