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的春色若有十分,那麼至少有七分是在杭州。
杭州的春色若有十分,那麼至少有七分是在西湖。
有人說,西湖的春色美如圖畫,但世上又有誰能畫得出西湖的春色?如果你路過杭州,不到西湖去逛一逛,實在是虛度一生。
你到了西湖,若不去嘗一嘗三雅園的“宋嫂魚”,也實在是遺憾得很。
李白離開神仙島之後,又過了三天,恰巧路過杭州,到了西湖,當然決不會留下個遺憾在心裡。
所謂宋嫂魚,就是醋魚,魚要活殺的,而且要清蒸才是最上品的。蒸熟了之後,才澆上佐料送席,所以送到桌上還是熱氣騰騰的,那真是入口就化,又鮮又嫩。
正如成都的“麻婆豆腐”,醋魚之所以叫做宋嫂魚,就因為這種做法是南宋時的一位姓宋的婦人所創。
但西湖水淺,三尺以下就是泥淖,魚在湖水裡根本養不大。
而且西湖根本就不準捕魚,如果在西湖捕魚,攪混了一湖碧水,豈非也就跟花間問道,焚琴煮鶴一樣,是件大煞風景的事。
因此,醋魚雖然以西湖為名,卻並不是產自西湖,而是來自四鄉。
尤其是塘棲鄉,不但梅花美,魚也美。
那裡幾乎是戶戶魚塘,裝魚入城的船,船底是用竹篾編成的,比西湖的畫舫還大,魚在船底,就好像在江水裡一樣。
船到武林門外,在小河埠靠岸,赤著足的魚販子就用木桶挑進城裡去。
木桶裡也裝滿江水,桶上的竹籮裡,還裝著一大籮鮮蹦活跳的青殼蝦。
在曙色朦朧的春天早上,幾十個健康快樂的小夥子,挑著他們一天的收穫,踏著青石板路往前走,那景象甚至比醋魚更能令人歡暢。
於是,臨湖的酒樓,就將這些剛送來的活魚,用大竹籠裝著,沉在湖水裡,等著客人上門。
西湖的酒樓,家家都有醋魚。
定香橋上的花港觀魚,老高莊水閣上的五柳居,都是用這種法子賣魚。
只有碧金門外的三雅園,是例外。
三雅園就在湖邊,面臨著一湖春水,用三尺高的紅漆雕欄圍住。欄杆旁有十來張洗得發亮的白木桌子,每張桌子上都準備有魚餌和釣竿。
魚已放入湖裡,用竹欄圍住,要吃魚的,就請自己釣上來。自己釣上來的魚,味道總彷彿特別鮮美。
此時,李白到了三雅園,釣了兩尾魚,燙了兩角酒。面對著這西湖的春色,無魚已可下酒,何況還有魚?所以兩角酒之後,又來了兩角酒。
酒是用錫做的“爨筒”裝來的,一筒足足有十六兩。四角酒就是四斤,李白喝的是比陳年花雕還貴一倍的“善釀”。
這種酒本就是為遠來客準備的,雖然比花雕貴一倍,卻未必比花雕好多少。
真正好的是陳年竹葉青,淡淡的酒,入口軟綿綿的,可是後勁卻很足,兩三碗下了肚,已經有陶陶然的感覺。
李白喝的雖不是竹葉青,現在也已有了那種陶陶然的感覺。
他喜歡這種感覺,準備喝完這兩筒,再來兩筒,最後才叫一碗過橋雙醮的蝦爆鱔面,來壓住這陣酒意。
………………
杭州人大多都能喝酒。
他們喝酒用碗,一碗四兩,普通喝個六七碗,都不算稀奇;但一喝就是五六斤,就有點稀奇了,何況喝酒的又只不過是個十八九歲的年輕人。
於是,已經有很多人開始注意李白了,而眼睛瞪得最大的,是旁邊座上一個也穿著淺紫長衫的白面書生。
這少年的年紀,好像比李白還小兩歲,大大的眼睛,挺直的鼻子,穿著很時新,樣子很斯文,很秀氣,看來正是和李白出身差不多的富家子弟。
最妙的是,他桌上也有好幾個四碗裝的空爨筒,顯見得酒量也不小。
酒量好的人,通常總是會對好酒量的人有興趣的,所以他忽然對李白笑了笑。
李白似乎沒有看見。
其實,他也早已在注意這大眼睛的年輕人,也不是對這人沒興趣,但他一眼就已看出,這大眼睛的小夥子,並不真的是個小夥子,而是個喬裝打扮的大姑娘。
他的桃花劫已經太多,不想再招惹更多的女孩,所以他“沒看見”,眼睛就一直盯在對面的一艘畫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