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依著圖中所示,在島上尋找了十八天,終於找到武功秘訣的所在。原來,那是一首古詩的圖解,含義極是深奧繁複。
我二人大喜之下,立即按圖解修習。唉!豈不知福兮禍所倚,我二人修習數月之後,忽對這圖解中所示武功生了歧見,我說該當如此練,木兄弟卻說我想法錯了,須得那樣練。
二人爭辯數日,始終難以說服對方,當下約定各練各的,練成之後再來印證,且看到底誰錯。練了大半年後,我二人動手拆解,只拆得數招,二人都不禁駭然,原來……原來……”
他說到這裡,神色黯然,住口不言。
木島主嘆了一口長氣,也大有鬱郁之意。
過了好一會,龍島主才又道:“原來,我二人都練錯了!”
群雄聽了,心裡都是一震,均想他二人的徒弟張三、李四,武功已如此了得,他二人自然更是出神入化,深不可測,所修習的當然不會是尋常拳腳,必然是最高深的內功,這內功一練錯,小則走火入魔,重傷殘廢,大則立時斃命,最是要緊不過。
只聽龍島主道:“我二人發覺不對,立時停手,相互辯難剖析,鑽研其中道理。也是我二人資質太差,而圖解中所示的功夫又太深奧,以致再鑽研了幾個月,仍是疑難不解。
恰在此時,有一艘海盜船飄流到島上,我兄弟二人將三名盜魁殺了,對餘眾分別審訊,作惡多端的一一處死,其餘受人裹脅之徒便留在島上。
我二人商議,之所以鑽研不通這份古詩圖解,多半在於我二人多年練武,先入為主,以致把練功的路子都想錯了,不如收幾名弟子,讓他們來想想。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於是,我二人從盜夥之中,選了六名識字較多、秉性聰穎而武功低微之人,分別收為徒弟,也不傳他們內功,只是指點了一些拳術劍法,便要他們去參研圖解。
哪知我的三名徒兒和木兄弟的三名徒兒,參研的固然各不相同,甚而同是我收的徒兒之間,三人的想法也是大相徑庭,木兄弟的三名徒兒亦復如此。
我二人再仔細商量,這份圖解是從李太白的一首古詩而來,我們是粗魯武人,不過略通文墨,終不及通儒學者之能精通詩理,看來若非文武雙全之士,難以真正解得明白。
於是,我和木兄弟分入中原,以一年為期,各收四名弟子,收的或是滿腹詩書的儒生,或是詩才敏捷的名士……”
他伸手向身穿黃衣和青衣的七八名弟子一指,笑道:“不瞞諸位說,這幾名弟子若去應考,中進士,點翰林,是易如反掌。他們初時來到俠客島,未必皆是心甘情願,但學了武功,又去研習圖解,卻個個死心塌地的留了下來,都覺得學武練功,遠勝於讀書做官。”
群雄聽他說“學武練功遠勝讀書做官”,均覺大獲我心,許多人都點頭稱是。
龍島主又道:“可是這八名士人出身的弟子,一經參研圖解,各人的見地卻又各自不同,非但不能對我與木兄弟有所啟發,議論紛紜,反而讓我二人越來越糊塗了。
我們無法可施,大是煩惱,但若說棄之而去,卻又無論如何狠不起心。
後來,我們請來了少林高僧妙諦大師,以及武當派的第一高手愚茶道長……
不瞞各位說,我二人初時發現這份古詩圖解,略加參研後便大喜若狂,只道但須按圖修習,我二人的武功當世再無第三人可以及得上。
但越是修習,越是疑難不解,待得我們決意去少林寺之時,先前那秘籍自珍、堅不示人的心情,早已消得乾乾淨淨。
只要有人能將我二人心中的疑團死結代為解開,縱然將這份圖解公諸天下,亦不足惜……”
喜歡恰王者少年,青蓮劍仙請大家收藏:()恰王者少年,青蓮劍仙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