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白陽真人的壁間圖解,原是昆蟲鱗介,人物鳥獸,各式各樣的動作,無不包含在內。
李白天資穎異,雖因日淺,功候尚差得多,還未悟徹精微,但外表式子已能融會貫通。
一見那蛇來勢,正與平時所習的蛇形相合,不知不覺,便靜心運氣,他照著圖解,將頭一低,劍尖朝內,護住面門。
兩臂如環,由白鶴沖霄的式子,運足渾身氣力,將兩腿交叉著一絞一踹,兩臂一合一分之間,化成一個龍躍天門,暗藏靈鷲搏雕的招式。
身子便翻轉過來,成了仰面朝上,不但沒有向左右避開,竟從蛇頭底下,斜著平穿上去。
他剛一讓過蛇頭,更不怠慢,一個撥浪推波的解數,右手的劍早朝二蛇頭上反削出去。
那蛇與敵人迎面錯過,離樹凌空不能轉折,還待下落時揮尾下擊,劍已臨身。它雖然生得那般長大猛毒,仙家寶劍畢竟禁受不起,一道寒光閃過,立時身首異處。
凡是怪蛇,多半命長,它雖然被劍斬斷,那四顆怪頭一負痛,再就著前躥之勢,竟平飛出二三百步,才行墜落,在地上亂蹦起一兩丈高下。
這裡李白一劍斬去雙蛇,知道樹上毒蛇還多,必不甘休,未容蛇尾下擊,早轉招變式,就著那撥浪推波之勢,一個鷂子翻身,緊接著掉頭轉身,又一個龍歸滄海。
身子一拱一伸,他往斜刺裡躥去,腳才落地,惟恐被地面上的怪藤纏住,急速用腳略一撥劃,立時脫了綁纏,變成寸斷。
再看那兩條毒蛇,身子也躥出老遠,才行墜落,一到地便被怪藤纏住。蛇頭雖斷,蛇性猶存,只管掙扎屈伸,蹦躍不已。
那怪藤說也稀奇,蛇身不掙猶可,越掙扎則糾纏越緊,眨眼工夫,便被纏作一團。
李白見了暗自心驚,幸好自己有利器在手,否則休說毒蛇,便是落在這些怪藤上面,也難脫身,不禁伸舌,道聲:“好險!”
因剛才倉猝應變之際,接連幾個神妙奇險的動作,都身子懸空,不曾著地,端的變化自然,神速無比。
想不到那圖解初學不多日子,已有這許多妙用;異日悟出深微,火候純青,那還了得!
雖然李白早已催眠自己,自覺是一個雛兒,以便潛心精研白陽真人圖解,但是今日有如此妙用,進境神速,也頗自負,膽氣越發壯了起來。
………………
蛇類復仇之心極盛,樹上群蛇何止千百。
內中還有三四條次大的,上半截已伸出,大蛇一死,它們便縮了回去,口中紅信焰焰,噓噓亂叫。群蛇也互為和應,好似商量如何報仇一般。
似這樣怪叫了一陣,忽然停住。內中一條大的,猛往前一躥,似要朝李白立處躥來。
李白胸有成竹,那兩條最大的已輕易除去,何懼其餘!再加上相隔比前要遠出兩倍,易於看清群蛇動作,便於相機應付,所以毫不著慌。
地下怪藤密佈,如同羅網,他不願縱向別處去費手腳,乘著蛇叫未下之際,只將附近周圍的藤網用劍一陣亂削亂斫,清出一片兩丈許方圓的石地,將斷藤用劍撥開。
頃刻之間,群蛇叫聲甫息,又有一蛇作勢躥來。
李白並不打算迎上去,以靜制動。
不料,頭一條蛇身剛離樹,第二條大蛇便接踵飛起,兩顆怪頭一交叉,徑將前蛇的尾巴緊緊夾住,與前蛇首尾相連,一同朝前飛躥過來。第三條蛇也跟著飛起,又將第二條的尾巴夾住。
似這樣連二連三,晃眼之間,連上了五六條,如空中長虹也似,成了一條直線。看樣子,後面的蛇還在接連不已。
這幾條蛇,雖沒頭兩條蛇長大,也差不了多少。後兩條較短的,也長有丈許。
當頭一蛇,距離李白的存身所在僅五丈遠近,只要再接上四五條,次大的便可到達。
同時,樹上千百條毒蛇都照樣發動,一個連一個飛躥出來,化成數十條粗細不等的長虹,附樹凌空,筆直挺出,頓成奇觀。
李白原早料到群蛇要齊來拼命,只是這般奇特的來法,卻未想到。
圖解上雖有金針刺萬蜂和一鷹落群鴉諸式,都是以寡勝眾,半個不留,但這蛇是以一為主,數身相連,你用劍斬了頭一個,勢必第二個又如箭一般連珠射到,叫你緩不過勁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