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麗絲十分感激,因為事前被李白催眠的關係,此刻依然誤以為自己就是凌雲鳳,抱著崔五姑的雙膝,叩頭不止。
崔五姑笑道:“我知你向道心誠,今日正稱你的心願,為何還要傷心?快起來。”
愛麗絲含淚起立,輕嘆道:“曾孫女蒙曾祖母天高地厚之恩接引到此,九死難報!只是爹爹年邁,並無子息,所生只曾孫女一人,平時甚是鍾愛,今見曾孫女失蹤,必然悲痛不止。還望曾祖母施恩,將他接引到此,即使修道無緣,也可朝夕侍奉,不知可否?”
崔五姑笑道:“痴丫頭,你當修道成仙就這般容易麼?此山已高出雲表,你此時是在洞中,又服我的靈丹,還不覺得洞外罡風何等凜冽。
常人到此,便即吹化。便是你,也須修煉四十九日之後,始能出洞遊行。他一個暮中衰叟,到此怎能禁受?洞中食用之物不多,你在數年內還未必能服氣禁食。
這四十九日中,尚須我給你採辦黃精鬆子之類充飢。要自出取食,須待七七期滿,骨堅氣凝之後。他來豈非受罪?
至於憂思愛女,在所難免,但已有人為之分說,決可放心。他此刻有俞、戴兩家留住款待,正好安樂。你只要有志向上,年餘光陰,便能見面。
到那時,只要你將我的靈丹給他服食,縱難成仙,也可延年益壽。一人得道,九祖昇天。圖這年餘之聚,反分道心作甚?”
愛麗絲不敢再說。
崔五姑便命愛麗絲盤膝坐下,緩緩道:“你如此孝思,索性我再助你一臂之力,使你早日學成,父女重逢。此舉省卻你苦功不少,但須知此等仙緣,曠世難逢,勿以得之太易,不自珍惜,淺嘗輒止。”
愛麗絲聞言悚然,恭謹領命。
“凝神。”崔五姑伸出一手,按住她的命門。
愛麗絲只覺五姑的手微微在那裡顫動不止,漸覺一股熱氣由命門貫入,通行十二玄關,直達湧泉,再由七十二脈周行全身,遍體奇熱難耐。
她只管凝神靜志,一意強忍。先時五內如焚,似比火熱。半個時辰過去,方覺渾身通泰,舒適無比。
忽聽五姑喜道:“想不到你的定力根骨竟如此堅厚,真不枉我渡你一場……”
接著,她又傳了愛麗絲坐功,道:“你此時百脈通暢,百病皆除。日後運氣調元,可以毫無阻滯,後洞現有我適才採來的黃精,外有鐵釜一口,支石為灶,足供半月之糧,可照我法做去。半月後,我再來傳你劍訣。”
說罷,她取出一口長才二尺的寶劍和一根三稜鐵針,交與愛麗絲,傳了針的用法,說一聲:“好自修為,行再相見。”
愛麗絲只見滿洞之中金光耀眼,人已不知去向。知道洞外罡風厲害,不敢追出去看,只得望空拜倒,謝了大恩。
她先將那口劍拔出,錚的一聲,電光閃處,劍已出匣,寒光射眼,冷氣侵肌。仙家異寶,果自不凡。神針無事不敢妄發,也知是件寶物無疑。
愛麗絲不禁喜出望外,心裡記著後洞壁間圖解和白陽真人的靈蹟,以為其中必多仙景,恭恭敬敬的朝後洞叩了幾個頭,存著滿腔虔誠之心,往裡走去。
此時,李白才悄然出現,卻並沒有為愛麗絲解除催眠狀態,只是暗中保護愛麗絲,同時學習白陽真人留下的功法。
………………
這洞共分前、中、後三層,只有前洞最為光明整潔,中洞深藏山腹,雖然高大宏深,已不如前洞明朗。
愛麗絲見上下壁內到處是殘破之痕,料是前人發掘遺蹟。走向洞壁盡頭,見有一塊高約兩丈、厚有三尺的石碑,碑上並無字跡。
轉過碑後,才是後洞門戶,高只丈許。進門一看,洞內異常黑暗陰森。
洞中彷彿比前、中兩個洞還大得多,除當中一個石墩和零零落落豎著許多長短石柱外,並無什麼出奇景物。
再走向壁間一看,那圖解也隻影影綽綽,有些人物痕跡,用盡目力搜查,不見一字。僅在東南角尋到一堆黃精、松子和那一口鐵釜,心中未免覺著有些美中不足。
她孤零零的坐在當中石墩上,只管出神尋思,也不想弄吃的。想一陣,又往四壁注視一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