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鳳分別傳了二鳳、三鳳與冬秀的練法,然後由李白持劍侍側,自己對書虔心修悟。
這日習到寶書的最後一章,初鳳剛剛通悟,還未練習精熟,上面的字忽然隱去。末章後頁忽現數行偈語,將初鳳、二鳳、三鳳和冬秀的休咎成就略微指示。
“初鳳照所得勤修,不久便可成為地仙。以後欲參上乘正果,全仗自己修持,積修外功,萬不可少。餘人仙緣較淺,全視各人自己能否虔心參悟,力求正果為定,不可妄多傳授,因而自誤……”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初鳳看完,剛剛起身跪謝,那書忽從手上飛起,化成一片青霞籠罩全庭,頃刻消散。
初鳳知道自己道將學成,寶書先期化去,便將書上偈語當眾說了。
二鳳雖然失望,知道仙緣註定,還不怎樣忿怨。
冬秀和三鳳都知道李白火煉玉匣,搶出寶書之事。這次寶書飛去,見他滿面笑容,躬身侍立在側,並未動手,若無其事一般。
於是,兩女猜測,李白早已將寶書學全,必有防它化去之策,卻故意不讓大家學全,由它化去,心中更恨。
她們情知所學還不及初鳳的一半,原想只要書在,日久自和初鳳一般,能夠自己參悟。這一化去,雖說初鳳厚愛同懷,情重友深,也未必敢違了寶書偈語,私相授受。
兩人越想越恨,越想越難受,竟然放聲大哭起來。經初鳳勸勉了一陣,才行悶悶而罷。
冬秀更因哭時李白未來解勸,好似面有得色,越發把他恨在心裡。
二鳳雖然比初鳳相差懸遠,因為始終安分虔修,倒也不在話下。
惟獨三鳳和冬秀,都是好強爭勝之人,除平時苦心練習,磨著初鳳傳授外,總恨不得有點什麼意外機緣遇合,以便出人頭地。
初鳳受她二人纏繞不過,也曾破例傳授。二人意總未足,幾次請求初鳳準她二人出海雲遊,尋訪名師,以求正果。
初鳳記著老蚌之言,歸期將屆,再三勸阻,好歹等恩母回來,再行出外。
冬秀表面上不敢違抗,三鳳哪裡肯聽,姐妹二人鬧了好幾次,終究三鳳帶了冬秀不辭而別。
她二人走沒多日,老蚌居然重回地闕,初鳳、二鳳自是心喜。
接進宮中,一問經過,才知老蚌蛻解後,便投生到浙江歸安縣一個姓仇的富戶家中為女。因乃母生時,夢見明珠入懷,取名慧珠,生後一直靈根未昧。
七歲時父母雙亡,正遭惡族欺凌,遇見天台山白雲庵主明悅大師看出她的前因,度往庵中,修煉道法多年。
大師因她不是佛門弟子,命中只該享受地闕清福,始終沒有給她剃度,只傳了許多小乘法術。圓寂之時,指明地點,命她仍舊迴轉紫雲故里。
她領了遺命同幾封密偈,尋到紫雲宮海面,用小乘佛法叱開海水,直達宮中與初鳳等相見。
此時慧珠已是悟徹前因,一見只有三鳳不在,便問何往。
初鳳說,姐妹三人去安樂島報完父仇之後,二鳳、三鳳貪戀紅塵,在島上一住三年,自己勸說不聽,回宮苦守,玉柱開放,得了許多奇珍。後來救了李白,收了龍鮫,又救回二鳳、三鳳和冬秀。三鳳性傲,不聽約束,日前與冬秀私自出走,說是去尋師學道去了。
此時慧珠道行尚淺,看不出因果;而初鳳雖然今非昔比,但對於李白的出身來歷和天賦異稟,也是一樣茫然。兩女只知道,李白素來忠誠,有時能未卜先知。
初鳳與慧珠、二鳳商量了一番,便放心由二鳳在宮中留守。她又將龍鮫喚來,囑咐了幾句,命它就在避水牌坊下面看守門戶,不許擅自離開一步。
那龍鮫本是神獸,自經初鳳姐妹這些年訓練,已是通靈無比,聞言點首長鳴,轉身自去。
根據李白卜卦之後的結果,慧珠、初鳳和李白一起出宮,直升海面,同駕遁光,先往嵩岳飛去,尋找三鳳和冬秀。
喜歡恰王者少年,青蓮劍仙請大家收藏:()恰王者少年,青蓮劍仙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