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不想再招惹他們,一遇上了,就遠遠避開。
走了兩天,潰軍漸漸稀少,碰見幾個難民,聽他們說突厥大汗已向華夏女皇帝求和,未知真假。他們的家在邊境附近,逃亡了十多天,現在情勢稍定,所以冒險回家探望。
李白連日見到戰爭慘況,心中也是和突厥的百姓同一願望,但願早早息了干戈,世界和平。
再過兩天,已到邊境的軍事區域,李白不敢再行大路,於是取道山區,想穿過星星峽,進入安西內地。
這一日,他正穿過一個狹長的山谷,忽然聽得前有極慘的叫聲,是一個突厥女人在叫救命。
李白知道又是潰軍在劫掠百姓,急忙飛馬趕去,看見前面有一個倒塌了的茅棚,地上有個女人和兩個孩子的屍首,殺害這些婦孺的,竟是兩個漢人。
李白大怒,直衝過去,突然呼的一聲,兩塊石子迎面飛來,勢勁力沉,竟是高手所發。
當!
李白冷笑,拔出寶劍,將兩塊石頭劈落。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他的坐騎忽然長嘶一聲,四蹄屈地,原來已給對方的石子打中了腦袋。
李白雙腳一撐,如箭高弦,在馬背上射出,閃電般到了那兩個人的跟前,雙方打了一個照面,不由得都叫出聲。
這兩個人,正是程建男和一個盜魁,衣衫襤縷,滿面風塵,十分狼狽。
原來,戰爭爆發之後,武則天乘機立廬陵王李顯為皇太子,命他做河北道行軍大元帥,由狄仁傑在軍中輔佐他,用意是在讓他掌握兵權,好作它日登位的準備。
太子雖然平庸,但狄仁傑替他排程,甚是得宜。
大軍分兵三路,以幽州都督張仁亶統兵三十萬為東路,右羽林衛大將軍閻敬容統兵十五萬為西路,以吐蕃將領沙吒忠義統領蕃漢混合軍十萬為中路。
三路大軍同時反攻,不但盡復失地,還打入了突厥境內。
突厥大汗無法抵擋,派遣使者莫賀達於到長安要求和親,願以自己的女兒,嫁給華夏皇太子的兒子。
歷史上的和親,多是華夏將公主或冒充的公主嫁與外國,這次突厥要以公主和親,那是極罕見的事。
後來事雖不成,卻已在歷史上留下一段“佳話”。事見《舊唐書一九四突厥列傳》)
大汗求和的訊息傳出去,突厥的老百姓知道了都非常高興,但也有一小撮人非常恐慌,那就是從華夏來投奔突厥的叛賊。
他們生怕和議成功,武則天要向大汗索取他們,於是紛紛趁亂逃走了。
李白不想跟這兩個強盜多費唇舌,立即施展幽冥鬼手,放出愛麗絲,瞬間吸乾他們,隨後將那些屍體埋葬了。
他走了五天,終於走出荒山,穿過星星峽,來到華夏的安西地界。然後,他換了漢人的服飾,混進難民群中,逃入內地。
這一群難民,是蔚州、定州一帶的老弱婦孺,家園被突厥兵焚燒劫掠,早已一無所有,因此逃進內地覓食,一路的悽慘境況,自是說之不盡。
不過,他們的神情,卻不像突厥難民那般沮喪,因為勝利的訊息頻傳,而且聽說武則天也已接納了突厥的求和使者,他們還有希望回去再重整家園。
走了好多天,有些難民找到了親友投靠,有些難民被官府收容。
難民的行列更一天天縮短,李白當然不願求官府的救濟所收容,仍然隨著一些去投親的難民趕路。這時離開戰區已遠,後方已可以買到吃的東西了。
不過,李白為了避人注目,仍然混中難民群中。
再走兩日,過了酒泉,正是春耕時分,田頭隴畔,農夫荷鋤,牧童吹笛,戰爭的痕跡已完全不見,換上了一片寧靜和平的氣氛。
李白的心情也好了許多,這一日正在路上行走,看見幾騎快馬越過難民的行列,在黃土路上揚起一片塵沙。李白忽然發現,其中一個騎士相貌好熟。
他心中一動,猛地想起:這不就是陽太華麼?
轉眼間,那匹快馬已越過難民的行列,箭一般的射向前方,在黃沙滾滾中看不見了。
但李白這一瞥,已經認出來,不錯,是陽太華,是百憂上人那個最得意的弟子陽太華!
喜歡恰王者少年,青蓮劍仙請大家收藏:()恰王者少年,青蓮劍仙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