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霧色中一棵大榆樹下的人,是一身白衣的李白。
他望著霧中的青衫、藍袍二人,覺得這樣一個殺意的早晨,連城垛上的秋鳥啁啾也消失了。
這時,一個託缽的頭陀,敲著木魚走過,經過這裡時,猛打了兩個呵欠。
在頭陀打呵欠伸懶腰的時候,孫策和劉備心裡,竟然同時都有“世事營營擾擾,何必苦苦爭鬥”,真想放棄一切,回家睡個大覺的念頭。
這跟劉備從雞啼想起隱居,雖近似卻不類同,而這是兩個即將決鬥者,不約而同陡生之念。
但是,意甫生時,即告消失。
一絲陽光透進來,射在劍鋒上,似野獸的利爪,漾著白光。
劉備在霧中的語音,就像是在深洞裡幽幽傳來:“孫策,你以快劍成名,請動手。我以內力搏你,所以決不能讓你逼近才動手。”
孫策不出聲,緩緩舉起劍,劍尖上發出輕微的嘶嘶之聲,像一條蛇在炭爐上彈動著。
劉備的手垂在地上,雖然隔著實體似的厚霧,看不清楚,但他的袖裡彷彿正裹著遊動的水,不停起伏。
他正以絕世無匹的內功,來抵擋孫策的快劍。
他與李白一戰時,已十分清楚,雖然自己內力雄渾,稍勝半籌,卻敵不過對方迅若奔雷的快劍。何況,傳言中孫策的劍,比李白的劍還快。
但同樣傳聞中,孫策絕對沒有李白那麼深厚的內力,因此劉備決定要用排山倒海般的內力,在孫策出劍前,先把他擊潰。
而孫策同樣是想,以閃電驚虹般的一劍,在對手未發出內力前,便取得勝利。
李白靠在榆樹幹上,忽然間,榆樹的葉子在晨霧裡簌簌落下,如被狂風所摧!
………………
這一戰極短。
晨霧中劍光暴閃,刺向藍袍人劉備。
劉備雙袖激揚,強勁的內力,使他四周三尺內猶如銅牆鐵壁,劍刺不入。
青衫人孫策的內功,竟然無法將劍刺進無形的霧牆。
內力反激,啪的一聲,劍已折為二。
劍尖飛出,半空中為密集遍佈的勁道襲擊,瞬間粉碎為劍雨,濺噴四射。
在內力激碎劍尖的首段時,原來抵擋劍勢的真氣,便有了縫隙。青衫人孫策的斷劍仍不休,刺進藍袍人劉備的胸脅。
與此同時,劉備的雙掌,也擊在孫策的胸前。
孫策借勢倒翻,卸去一半掌力,落於三丈外。
劉備的掌勁強吐,使對方的劍入胸脅不及二寸而止,卻已刺入一條胸骨之中。
只是交手了一招,兩人就已分開。
地上多了一路血跡,而血跡盡頭,是嘴角溢血的青衫人孫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