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德公,字尚長,三國時期荊州襄陽人,東漢末年名士、隱士。
龐德公與徐庶、司馬徽、諸葛亮、龐統等人交往密切,曾稱諸葛亮為“臥龍”,龐統為“鳳雛”,司馬徽為“水鏡”,被譽為知人。
他對諸葛亮、龐統等人,早年影響較大,並得到諸葛亮的敬重。
後來,龐德公隱居於鹿門山,採藥而終。
而在這個三國幻境中,龐德公是諸葛亮的師父,察天,悉地,知人,精通天機之學,人稱“天機隱俠”,名氣很響。
此時,王允一聽諸葛亮之言,不禁長嘆一聲:“實不相瞞,我正為此苦苦思索,可惜至今並無良計。眼見董卓賊勢日盛,朝中臣民受其荼毒十之八九,就連老夫亦行將不保。
今日董賊於其府上,便由李白幫兇,當著百官面前,將司空張溫大人的人頭斬了。老夫午夜夢迴,痛心疾首,還望龐老先生和諸葛公子本著救國救民之心,鼎力相助,以謀除賊之計……”
諸葛亮與龐德公互視一眼,不由會心一笑。
此刻,兩人足可以判斷,王允仍有一腔熱血和救國救民之心,除董、李二賊的大計,完全可借王允之手從中牽引施行。
龐德公也不再猶豫,便把他剋制董、李陽剛氣運,以令其潰敗的除賊大計,向王允闡述了。
王允仔細沉吟思忖,亦認為唯有此計可行。
三人在王允的司徒府密室中,詳細商議,終於商定了施計的一系列具體步驟。
末了,王允興奮道:“好極了,施行此計,董賊必敗無疑,漢室臣民有救了。”
………………
當天深夜,龐德公和諸葛亮為避開董卓於城中的耳目,又悄然的潛出王允司徒府。
第二天一早,兩人悄悄地離開原來落腳的客店,轉到另一處秘密的地方隱蔽不出。
王允在龐德公和諸葛亮離開之後,因已得破賊大計,心情十分興奮,一夜難眠,反覆思量龐德公和諸葛亮定下的謀策。
王允思考之際,似乎萬事皆已具備,忽然其中一個最關鍵的環節卻突地跳了出來:這一條美人計中的主角,除了董、李二賊這兩個目標之外,尚缺一位關鍵人物——美人!
而且這美人的人選非同小可,董、李二人閱歷宮中美女無數,等閒之女,他二人如何看得上眼,更別說令他們神魂顛倒,令其陽剛氣運渙散之人了。
想到這此點,王允不由呆呆的怔住了,半晌動彈不得。
他覺得,要尋如此一位美女人選,當真千難萬難,而若尋不著美女,那儘管美人計再奇再妙,也只是紙上談兵,鏡花水月罷了。
王允躺在床上,輾轉難眠,直到黎明的最初一點白光,射入他的臥室床頭,就如靈光閃現。
他的腦海中忽然躍出龐德公在臨走時,似有意無意地低吟的一句偈語:“陰可陽兮陽可陰,陰陽相剋且相生;遇蟬則達美人計,東行千里此中尋。”
王允眼神一亮,也不再猶豫,當下立刻一骨碌躍了起來。
他派人向朝廷託稱患病,不能上朝,然後梳洗完畢,換了一套平裝便服,打扮成一位周遊各地的商賈,準備好路上應用的銀兩、衣服等物,悄悄的出門而去。
為了保密,王允獨自上路,竟連一位侍從也不帶。
他秘密潛出長安城,一路東行,心中牢記龐德公留下的那句偈語,日行夜宿,也不知疲睏,眨眼便已東行數百里路,可惜龐德公的那一句偈語,此刻依然沒有應驗的任何徵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