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這年的九月,董卓便強請少帝劉辯升殿,大會文武百官。
董卓並不跪拜,手握寶劍,對文武百官道:“天子懦弱,不足以坐鎮天下,當決廢之。”
說罷,董卓即令左右親隨走上金階,把少帝劉辯挾扶下殿,強脫他的皇帝冠冕,面北長跪,口稱“臣聽命”。
他又派人把何太后押了出來,當眾脫剝她的太后服飾,與劉辯一同跪下,聽候新帝旨意。
少帝和何太后抱頭痛哭,在場文武百官均感惻然。
有一大臣十分憤怒,高聲叫道:“賊臣董卓,竟敢作此欺天亂謀!我願血濺朝殿以明志……”說時,他把手中象牙的手板笏一揮,直衝向董卓。
董卓捱了一擊,不由大怒,喝令武士擒下此人,立斬。
被斬的大臣,原來是尚書丁管,被斬時,仍大罵不絕。
董卓命人扶出陳留王劉協,而劉協當年才九歲,戰戰兢兢,不知將受何刑。
不料,董卓卻親手把他抱起,大步走上金階,放在龍椅上面,然後轉身望向文武百官,大喝道:“新帝已立,天子登位,你們敢不叩拜麼?”
文武百官無奈,均跪下朝駕參拜。
董卓挺立於金階之上,群臣參拜的,倒像是他董卓。
群臣參拜完畢,董卓故意與劉協耳語幾句,即代傳聖旨,定帝號為“獻”。劉協即為獻帝,時年九歲。
董卓又自封為大相國,隨即以相國名義,下令將少帝劉辯、何太后、唐妃三人,押去永安宮幽禁,封鎖宮門,任何人不得擅自出入。
自此之後,董卓上朝不拜,並帶劍上殿,比皇帝更加威武。
董卓的女婿兼謀士李儒,勸董卓提拔重用名流,以助聲勢。
於是,董卓便召蔡邕上朝,不料蔡邕稱病不來。
董卓派人傳話:“你若不來,便滅你九族!”
蔡邕無奈,只好上朝拜會董卓。
董卓見了蔡邕,卻又大喜,一日之間,連續三次升蔡邕的官職,直至地位極高的侍中,待蔡邕十分親熱。
少帝劉辯,與他的生母何太后、妻子唐妃三人,自被押入永安宮幽禁,宮中的衣服飲水日漸縮少,幾乎衣不蔽體,食不飽腹。
劉辯此時年僅十四歲,他的妻子唐妃亦年僅十五歲,如何受得這般苦楚!
一日,劉辯偶爾瞧見一隻燕子飛於庭中,便深有感觸,寫了一首詩,詩中有怨憤之意。
“嫩草綠凝煙,嫋嫋雙飛燕。洛水一條青,陌上人稱羨。遠望碧雲深,是吾舊宮殿。何人仗忠義,洩我心中怨。”
大意就是:
嫩綠的草,彷彿凝結的煙氣一樣,有些朦朧;兩隻燕子自由地嬉鬧玩耍,發出悠揚婉轉的鳴叫聲。
遠處的洛河,就像是一條碧玉做成的項鍊,田間農人在勞作間隙的時候,也陶醉在這般美景之中。
遠遠望去,在那碧雲深處,是我小時候居住玩耍的宮殿。
有誰尚存忠肝義膽,可以助我一臂之力,讓我能奪回這一切,以解心中這些怨恨!”
不料,宮中遍佈董卓的眼線,劉辯的這首“雙飛燕”,很快便呈到董卓的眼底。
董卓一看,嘿嘿冷笑:“有此怨詩,我終於等到殺你們的藉口了。”
於是,他立刻命李儒帶武士七十人,直奔永安宮。
李白施展幽冥鬼手的穿梭時空功能之後,就是在這個時間點,悄悄來到了永安宮。
………………
皎潔的明月掛在廊簷上,昏蒙的月色為高牆內的角樓、宮室鍍上一層薄薄的銀光,給這洛陽的宮牆平添幾分蒼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