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九重城闕煙塵生,千乘萬騎西南行。”
755年,安祿山在范陽造反,訴楊國忠有二十條大罪,起兵二十萬,向長安進發。
後來,哥舒翰兵敗潼關,長安震動。
在一個細雨迷濛的盛夏清晨,唐玄宗帶著丞相韋見素、楊國忠、楊玉環姐妹及少數衛軍,出長安延秋門西行。
他們來到馬嵬坡時,軍士持戟鼓躁,請誅楊國忠以謝天下。
楊氏一門,終於被梟首碎屍,但鼓躁仍未平息。
玄宗策杖出來,行在都虜候陳玄禮奏稱:“國忠既誅,貴妃不合侍候陛下,請賜其死以塞天下怨。”
楊玉環為情勢所迫,乃以白綾一束,自縊於驛館院中的梨樹下。
“六軍不發無奈何,宛轉蛾眉馬前死。花鈿委地無人收,翠翹金雀玉搔頭。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淚相和流。”
………………
“安史之亂”平定後,唐玄宗已成為太上皇。他的兒子在動亂中稱帝,就是唐肅宗。
唐玄宗對楊玉環思念不已,唐代大詩人白居易為此作《長恨歌》。
在這首長篇斜事詩裡,作者以精煉的語言,優美的形象,敘事與抒情結合的手法,敘述了唐玄宗與楊玉環的愛情悲劇。
他們的愛情被自己釀成的叛亂斷送了,而活著的唐玄宗,沒完沒了的吃著這一精神苦果。
“鴛鴦瓦冷霜花重,翡翠衾寒誰與共。悠悠生死別經年,魂魄不曾來入夢。”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夕殿螢飛思悄然,孤燈挑盡未成眠。遲遲鐘鼓初長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但關於楊玉環的後事,還有一說就是她並沒有死,有人曾分析出六大點理由來。
更有人傳說,安史之亂時,楊玉環被扶桑商人趁返國之便,把她弄到了扶桑。至今在扶桑還儲存著許多楊貴妃的傳說,器物、廟宇、墳墓及好幾本有關她的書。
她到扶桑那年,才三十八歲,整整在扶桑的政壇上又活躍了三十年,到六十八歲時,才極盡哀榮的死去。一直到今天,扶桑人仍認為楊玉環是華夏最美的女人。
總講蓋棺論定,但歷來都難,楊玉環也不例外。
表揚她的和為她鳴冤的,就有徐夤、狄昌和白居易等人。
徐詩:“當年從龍如從雲,只有楊妃死報君。勢窮一身殉社稷,中興應作藎臣論。”
狄詩:“馬嵬煙柳正依依,又見鑾輿幸蜀歸。地下阿瞞應有語,這回休更怨楊妃。”
就連白居易在《長恨歌》中,也對楊玉環寄予同情。
但批評她的也有,如:“及玄宗平內難,開元之始,幾於家給人足。而一楊貴妃足以敗之。雖安史之變,不盡由於女寵,然色荒志怠,惟耽樂之從,是以住用非人而不悟,釀成大禍而不知,以至漁陽鼙鼓,陷沒兩京,而河朔之鎮,從此遂失。”
………………
其實,如果當年楊玉環沒有被李隆基看中,原本可以是很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