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天之後,李白、杜甫、李元芳和楊玉環,在基地外圍閒逛。
在他們的身後,跟著張欣妍等“工蜂”。
遠處的田野隱隱能夠看到成片的綠色,在大部分灰黃與暗淡之間,它們顯得尤為引人注目。
李白不禁駐足長眺。
張欣妍慢步走過來,朝著他目光所在的方向看過去,淡淡的笑了:“那是幾塊有人耕作的田地,種的都是麥子。”
“哦?這附近還有居民?”
“不知道,也許不是田地原來的主人。病毒爆發的時候,很多莊稼都爛在地裡,可又有什麼辦法呢?人活著,總要吃飯。”
簡短的對話,看似沒有什麼意義,李白也只是默默的點了點頭。
接下來的任務,只是沒有任何機巧的話:“暫時堅守基地吧,抓緊時間訓練。如果可能的話,儘快向市中心突進。”
………………
十天之後,青蓮小隊帶著獨立部隊,往城內方向展開攻擊。
與歷史上爆發過的人類戰爭相比,生物戰爭具有被廢棄城市限制的特點。
病毒爆發後,沒有確切證據表明,散落在通天戰場1區的難民實際數量,究竟有多少。
也許幾十萬?
上百萬?
或者,更多!
李白決定,逐步把整個團隊分散開來,在城市四周分別以張欣妍、林天浩等人為主導,建立起大大小小的營地,再以輻射方式擴大,最終構成是以基地為基礎。
表面上互不牽連,暗地裡互通來往,構建一個龐大的團隊體系。
按照每個人擁有的不同技能,被團隊收攏的“工蜂”,將會分門別類,歸屬不同部門。
基地內部會慢慢出現嚴密複雜的機能系統,每個“工蜂”都有屬於自己的位置,資源和能力會得到最大極限的發揮和使用,根本不存在什麼浪費。
由那支神秘藥劑產生的凝聚向心力,必定高得驚人。
這是李白獨有的“蜂巢”,任何人無法取代,也無法複製。
在這種根本不存在惰性和敷衍的強大後勤機制保障下,李白從那些倖存者中整合出一千名武裝戰鬥人員。雖然沒有配備裝甲部隊,可是用於城市巷戰,其實已經足夠。
張欣妍、宋哲、陳遠、林天浩、王丘,各自帶領一個百人規模的中隊,以出發陣地為核心,朝著城市方向移動。
按照李白的命令,各個攻擊中隊陸續收攏了數十輛散落在附近的大型廢棄車輛,經過檢查和維修,引擎還能勉強發動。
士兵們對這些舊車的車廂進行簡單的防滲透處理,從附近的軍用倉庫中弄來大量快乾水泥,摻水攪拌後,迅速裝車。
然後,大夥兒沿著各自的行進路線,仔細填補每一處,可能成為變異生物攻擊通道的縫隙。
“縫隙”這個詞,意味著潛在危險的管道。攻擊中隊走得很慢,利用隨車轉載的各種廢棄物品和水泥,對所有經過的窨井進行填充。
每一箇中隊,都分為前、中、後三部分:前隊負責警戒;中隊負責押運經過改裝的廢舊車輛,迅速填補沿途經過的每一個“縫隙”;後隊人數最多,配備有五輛卡車,以車載機槍和周圍士兵相互構成交叉射界,掩護前隊和中隊,以工程作業的方式緩慢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