砰砰砰!
砰砰砰!
砰砰砰砰砰砰!
張謇的步法非常神妙,兩把轉輪手槍玩得很溜。
槍聲響起之後,那些子彈彷彿有靈性一般,緊緊追著楊玉環不放,啄木鳥一般瘋狂地擊打玉環的身體。
不過,玉環的身上覆蓋著一個金光罩,又有無影無形的音波加持,一時間倒也能抵擋住那些靈能子彈。
當年,張謇是因為慈禧而成為狀元的,而他對國家的忠誠,實業救國的舉措,也得到慈禧太后的青睞。
從1907年春開始,他受到慈禧太后4次召見。最高統治者希望從他那裡,得到真實有效的反饋資訊和有益建言。
據張謇後來的回憶,慈禧太后多次“語及時局之非,不覺淚下”。
張謇直言官制的混亂和行政效率的低下,以及為推行新政籌措資金,國家財政陷入兩難的窘境,還如實陳述稅收加重,官吏盤剝,怨聲載道等世情。
他又言及海外留學生對國內官員腐敗和憲政程序不滿,紛紛擁護革命,民心渙散令人震驚。
慈禧太后聽完之後,不禁失聲痛哭。
張謇曾直面向慈禧太后,問道:改革是真還是假?
太后愕然:因為國家形勢不好,才著手改良,改革還有真假不成?
她在張謇面前,毫不掩飾自己的心力交瘁:“我久不聞汝言,政事敗壞如此。你可以問問皇上,現在召對臣工,不論大小,甚至連縣官也時常召見,哪一次我不是用言語以求激發天良,要求他們認真辦事?萬不料全無感動!”
其實,慈禧太后在新政中、在憲政改革中,也是大體跟著革新的潮流往前走,她的作用就在於利用她的鐵腕和權力,保證了大局的平衡和穩定。
1908年11月14日,37歲的光緒皇帝,拖著久病的身軀,在孤寂之中離開人世。
第二天,慈禧太后也隨之去世,由她統治的時代正式宣告結束。
關於慈禧的死,有好幾個版本,其中一個是這樣的。
據有關資料記載,在慈禧太后73歲壽期即將來臨時,宮廷內外忙成一片,準備舉行慶祝大典。
這位奢侈到了極點的太后,平日吃飯就需要100多個菜餚,其祝壽酒席可以說豐盛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
估計是吃了受汙染的食物吧,慈禧染上了痢疾,腹瀉持續了一個星期。
為了給慈禧止瀉,太醫用了加倍量的鴉片,結果不僅未能止住腹瀉,反而加重了病情,使她變得骨瘦如柴。
大約又過了一星期,她感到頭暈目眩,體力不支。
不久,這個至高無上的太后,就踏上了黃泉之路。
其實,慈禧之死,也是從古至今困擾我們的一個謎團。有人說慈禧是病死的,也有人說慈禧是被人下毒致死的,但大多數人覺得她是死於疾病。
那個被人下毒的版本之傳播,據說跟李蓮英的表姐有關。
我們都知道,慈禧有一個貼身太監,名叫李蓮英,非常善於察言觀色,很能討慈禧的喜歡。
他能瞭解慈禧的喜好,而且有一門梳頭的絕技,這也讓李蓮英在慈禧面前又多了一重貼心。
李蓮英有一個表姐李氏,也是慈禧身邊的紅人,她有一門按摩手法,無人可匹敵。
而且,她還時常給三宮六院的嬪妃們按摩。別說,只要哪個妃嬪腰痠背痛,經過李氏一按摩,都會立馬見效。
後來,由於慈禧年齡大了,身體也慢慢衰竭,腰痠背痛是常有的事。每次只要李氏一給她按摩,她的身體就會舒服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