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當然不會輕易同意,主要是怕委屈了兩位公主。但兩位公主很堅決,提出為“母親祈福”的理由。
這大概使皇帝想起了她們橫遭不測的可憐的母親,的確是孤魂野鬼,需要超度,就答應了。
然而,這樣一個修道的公主,卻讓唐朝的兩位大詩人為其爭風吃醋。
玉真公主不願意嫁人,自願出家為女道士,但大家可不要認為,玉真公主一當上女道士,就是“緇衣頓改昔年妝”,過青燈黃卷下的日子。
其實,她的宮觀之華麗一點不遜於皇宮,甚至尚有過之。當時就有大臣上書,嫌太過奢糜。
少年時王維也是滿腔熱情,充滿理想的。他的筆下有“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的純情,有“孰知不向邊庭苦,縱死猶聞俠骨香”的豪氣,但這些詩篇幾乎全出於他的少年時代。
及第後的王維,雖然曾有被貶到山東濟州現在濟寧附近)的經歷,但後來他的仕途還是相當平穩的,然而他的詩裡面再也沒有這樣的豪氣了,只有心灰意冷後的淡漠。
這是為什麼?
王維在妻子死後,孤居三十年不再續娶,這在唐代高官中相當罕見。
有人說王維學佛,但這學佛未必就完全像出家人一樣,必須四大皆空。白居易不也是一邊誦經拜佛,一邊左手摟著“楊柳腰”小蠻,右手抱著“櫻桃口”樊素嘛。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王維的弟弟王縉,雖然和王維一樣,受家庭影響,信奉佛教,但王縉奢侈過費,妻妾成群,和王維清寂自苦的情境大相徑庭。
這又是為什麼?
在唐朝開元十七年時,李白和玉真公主見面,為其作《玉真仙人詞》,把玉真公主寫得像九天玄女一般浪漫。
玉真公主又叫持盈法師,道教在李白和玉真公主之間起了不少作用,兩人對道教,尤其是上清道的知識上,有不少的共鳴。
因此,當李白和玉真公主相遇之後,如同風箏遇上風,肯定會發生一些故事。
只是事不湊巧,開元十七年時,王維正好也回到了長安,而且很可能就是他回心轉意,要與玉真公主生活在一起的時候。
王維有才,有貌,精書畫,擅琵琶,少年得意,二十一歲高中狀元。
據說開元八年720年),詩佛王維尚未進仕,但王維善於奏樂,因音樂而結識了歧王,常在寧王、歧王府中出入,王爺對他相當好,“待之如師友”。
歧王把王維介紹給皇妹玉真公主,王維替玉真公主彈琴。
玉真公主聽了王維演奏的《鬱輪袍》後,讓宮婢將王維帶入室內,換上華麗無比的錦鏽衣衫,然後置辦酒宴,安排王維入宴,坐在賓客的上首。
席間,眾人談笑之際,公主覺得座中王維風流蘊藉,語言諧戲,不禁一再矚目,於是第二年,王維就順順當當的進士及第。
李白有個致命的毛病,就是嗜酒如命。在玉真公主那兒,必定也是美酒不缺。所謂貓改不了偷腥的德行,李白必定做不到有酒不喝。
時常爛醉如泥的李白,在玉真公主眼裡,肯定漸漸不如與她花間彈曲、鏡前寫真、黃昏聯句、清晨畫眉的王維好。
於是,玉真公主漸漸把感覺超好的青蓮居士李白,晾在終南山下的玉真公主別館裡,不管不問了。
玉真公主貴為公主,住處自然不只一處,玉真觀、安國觀、山居、別館等,都是她的。
不管當年李白和王維相處得怎樣,如今他們在王者大陸重生,自然是不會給好臉色對方,非要分出一個勝負不可。
(本章完)
喜歡恰王者少年,青蓮劍仙請大家收藏:()恰王者少年,青蓮劍仙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