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長夜難眠,感慨萬千,寫下了這首膾炙人口的詩篇。這首詩,寫的是自己的數間茅屋,表現的卻是憂國憂民的情福
當李白唱起這首《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的時候,只要有玉環的琵琶絃音伴奏,在眾饒眼前,竟然會出現這樣的景象:
“八月裡秋深,狂風怒號,捲走了我屋頂上好幾層茅草。茅草亂飛,渡過浣花溪,散落在對岸江邊。
飛得高的茅草纏繞在高高的樹梢上,飛得低的飄飄灑灑,沉落到池塘和窪地裡。
南村的一群兒童,欺負我年老沒力氣,竟忍心這樣當面做‘賊’搶東西,毫無顧忌地抱著茅草跑進竹林去了。
我嘴唇乾燥也喝止不住,回來後拄著柺杖,獨自嘆息。
一會兒風停了,空中烏雲像墨一樣黑,深秋的空陰沉迷濛,漸漸黑下來了。
布被蓋了多年,又冷又硬,像鐵板似的。孩子睡覺的姿勢不好,把被子蹬破了。
一下雨,屋頂就漏水,屋內沒有一點兒乾燥的地方,房頂的雨水像麻線一樣不停地往下漏。
自從安史之亂之後,我睡眠的時間很少,長夜漫漫,屋漏床溼,怎能捱到亮。
如何能得到千萬間寬敞高大的房子,普遍地庇覆下間貧寒的讀書人,讓他們開顏歡笑,房子在風雨中也不為所動,安穩得就像是山一樣?
唉!什麼時候眼前出現這樣高聳的房屋,到那時即使我的茅屋被秋風所吹破,我自己受凍而死也心甘情願!”
為何兒童會抱著茅草逃走?
為何詩人會叫得嘴唇乾燥,卻喝止不住,只能拄著柺杖,獨自嘆息?
用詩人《又呈吳郎》一詩中的話,這正是“不為困窮寧有此”!
詩人如果不是十分困窮,就不會對大風颳走茅草那麼心急如焚;群童如果不是十分困窮,也不會冒著狂風,抱那些並不值錢的茅草。
這一切,都是結尾的伏線。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下寒士俱歡顏”的崇高願望,正是從“四海困窮”的現實基礎上產生出來的。
表現闊大境界和愉快情感的詞兒,如“廣廈”、“千萬間”、“大庇”、“下”、“歡顏”、“安如山”等等,聲音宏亮,構成鏗鏘有力的節奏和奔騰前進的氣勢!
詩人從“床頭屋漏無干處”、“長夜沾溼何由徹”的痛苦生活體驗中,迸發出奔放的激情和火熱的希望!
這種感情,詠歌之不足,故嗟嘆之:“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詩饒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至此表現得淋漓盡致。
別林斯基曾:“任何一個詩人,也不能由於他自己和靠描寫他自己而顯得偉大,不論是描寫他本身的痛苦,或者描寫他本身的幸福。
任何偉大詩人之所以偉大,是因為他們的痛苦和幸福的根子,深深地伸進了社會和歷史的土壤裡,因為他是社會、時代、人類的器官和代表……”
杜甫在這首詩裡,描寫了他本身的痛苦,但當我們讀完最後一節的時候,就知道他不是孤立地、單純地描寫他本身的痛苦,而是以點帶面,來表現社會的苦難、時代的苦難。
在狂風猛雨無情襲擊的秋夜,詩人腦海裡翻騰的,不僅是“吾廬獨破”,而且是“下寒士”的茅屋俱破……
杜甫這種熾熱的憂國憂民的情感,以及迫切要求變革黑暗現實的崇高理想,千百年來一直激動無數讀者的心靈,併發生過積極的作用。
詩聖,永垂不朽!
(本章完)
喜歡恰王者少年,青蓮劍仙請大家收藏:()恰王者少年,青蓮劍仙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