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德十六年五月,漁陽候起兵馬十萬南下,與平安郡袁氏在長留縣大戰,袁靈遇刺身亡,從而葬送了袁氏五萬精兵。
漁陽水軍乘夜襲營,袁氏水軍又敗。陳錚挾大勝之勢,取兩河縣,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揮兵南下,兵圍涇陽城。袁氏反應不及,困於圍城。
此時,灤河劍派乘機發難,挾十數城池投向漁陽候陳錚,平安郡豪門世族觀望,坐看袁氏覆滅。
圍城十日,涇陽城破,袁氏俱亡,六百家業為陳錚所奪。
從袁靈北上,過大河兵逼長留縣,到袁氏覆亡,前後不過二十餘天。這一場戰爭,用時之短,漁陽軍兵鋒之盛,超乎世人的想象。
原以為陳錚打下平安郡,至少需要半年到一年時間,甚至與袁氏形成拉鋸戰,兩敗俱傷。結果卻是陳錚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成了平安郡的主人。
在這一場戰爭中,灤河劍派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其突然間的倒戈震懾住了平安郡各大豪門世族,使其不敢輕舉妄動,做了壁上觀,使陳錚能夠直搗黃龍。
酀州九郡,陳錚據其二,無論漁陽郡還是平安郡,都屬於上郡。人口眾多,土田肥沃,據大河之利,虎視南北東西。
擁有兩郡之地的陳錚,威震酀州,除河東張氏,已然成了酀州事實上的主人。
由此,陳錚的名聲傳遍大離皇朝。尤其是陳錚展現出的修為,令蠢蠢欲動的幽州和青州,不得不放下覬覦之心,重兵把守邊界,生怕陳錚一個時頭腦發熱,揮兵南下。
六月下旬,黃百韜率水軍三萬沿河南下,佔領青幽酀三州交界地,黃蘆洲,南凌青州,東窺幽州當陽關。至此,平安郡再無隱憂。
此後,陳錚休兵止戈,準備在一段時間內修養生息,消化戰果。這一戰用時雖短,但錢糧損耗極大,士卒折損也不少。尤其是與袁靈在長留之戰,折損一萬精兵。長途南下,士兵疲乏,短期內已經無力征戰。
這讓青州與幽州的當陽候放心不少,趕緊利用這段時間修武整軍,防備陳錚南下。
其實,陳錚也無力南下。酀州九郡,他只得其二。雖與河東張氏有約定,以大河為界,平分酀州,但河西之地,也有五郡之地。
高通郡不足為慮,史氏底蘊淺薄,若非與費無忌有三年之約,他可一戰而下。最為難的是涼山郡與塗嶺郡,從名字就能看出,這二郡多山多嶺。
窮山惡水出刁民這句話有失偏頗,但山民彪悍,羈傲不遜,野心難訓是真正沒錯的。陳錚麾下兵馬精銳,卻不善山地之戰。加之二郡山路難行,地形複雜,想要征服兩地,必須耗費極大的精力。
而讓人難堪的是,二郡窮困,耗費無數錢糧征伐後,不僅不能成為陳錚的助力,甚至還需他進行補貼。
所以,陳錚的方略是,先南後北,然後再東征。平安郡已下,不論北上還是東征,都是三年後的事情了。
與費無忌一戰,若是敗北,陳錚的一切都將化作流水,為他人作嫁衣。而若取勝,高通郡不戰而得,經過三年積蘊,東征亦可一戰而定。
正因為高通、涼山、塗嶺三郡不給力,陳錚據有漁陽、平安二郡後,才被稱為酀州之主。
平安郡已下,沈玉、白世鏡掌內政,單信與呂輕候掌兵事,陳錚無事一身輕,得以大部分的時間用來修煉武道。
“漁陽軍短期之內無力南下,北上之路又與費無忌有三年之約。可以趁著這個空窗期種田練兵,我也可以乘機積累底蘊,為渡風火雷三劫做準備了。”
現在手下有四五十萬兵馬,還有二十萬水卒,這樣的兵力連守成都做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