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錚目光巡視殿下文武官員,這些人有認識的,也有不認識的。隨著漁陽郡的穩定,許多人放棄了觀望,考慮出仕。不斷的填補著漁陽郡中低層官員的缺額,使的漁陽郡運轉更加順暢。
收回目光,陳錚出聲問道:“白兄,不知漁陽郡現在積攢多少糧草?兵馬又有多少?如果南下作戰,能支援多長時間?”
白世鏡、沈玉二人,堪稱陳錚的左右臂膀,皆為智謀出眾之士。聽出陳錚的話中之意,頓時精神一震。天下大亂,諸候混戰,因為陳錚回返宗門,漁陽郡一直處於低調的發展中,修生養息,積蓄實力。
如今,三年沉寂,終於等來了一朝爭鳴。
“啟稟候爺!漁陽郡三年修生養息,粗細糧合計三千八百石,府庫糧谷滿溢。等到今年秋收,糧食就沒地方存放了,屬下與沈兄正商量著要在各縣建造糧倉呢,足以支援二十萬大軍一年作戰之需。”
白世鏡的話剛落地,單信拱手說道:“啟稟候爺,我軍現有戰兵五萬,最低都是後天三層的修為。另有水軍三萬、各府縣衛軍九萬……”
作為軍方一哥,單信坐鎮化德府,調撥糧草,編練新兵,對漁陽郡的軍力了若指渾,如數家珍。
陳錚深深的看了單信一眼,這位草根出身的大將,近十年的歷煉,終於能夠獨擋一面的大將之才了。
漁陽郡經過三年多的開發,底蘊豐厚,供應不足二十萬的軍力,幾乎感受不到任何的壓力。
一千二百萬石的糧草,這個數字一出口,就讓所有人抽了一口冷氣。
士兵的日常操練,修習武道,飯量極重。但每人一日三十斤糧食,一個月也只需要兩石糧草。二十萬人,一個月也不過能消耗四十萬石,一年才四百萬石。再加上戰馬、民夫等消耗,一千二百萬石糧食也足以支援大軍一年的作戰。
最多三個月,即將秋收。等到秋糧徵收完畢,又是四五百萬石,陳錚若要南下打仗,根本不用擔心糧草的問題。
五萬戰兵,每一位士兵的修為都不低於後天三層,攻打一個平安郡足夠了。一旦攻下平安郡,駐守各地,恐怕要抽調一部份府衛軍。
“秋收之後,徵兵五萬,擴充府縣衛軍。”
聽到陳錚欲擴軍五萬,以單信為首的軍方,頓時激動萬分。擴軍就意味著升職,麾下的兵馬增多,權力更大。
如今天下大亂,諸候爭鋒。漁陽郡三年沉寂,已經落後於其他的勢力。看著別人縱馬馳騁,睡臥疆場,血戰千里,揚名於天下。漁陽郡的一干軍兵,眼熱不已,早就快憋的爆炸了。
現在,終於輪到他們出場了。
南下消滅袁靈,攻入平安郡。再出州與天下群雄爭鋒,百戰餘生,揚名於天下,封妻萌子;編造族譜,光耀門楣,成為傳承十代,幾十代的豪門世族。
“天下大勢,弱肉強食,強則越強。如果候爺能南並平安郡,北定高通郡,進可攻,退可守,基業固若鐵山,我等亦可享受榮華富貴,富延子孫。”
沈玉激動的大聲說道,一眾文武官員不由得心中大觸。只有豪門世家才有資格編造族譜,光耀門楣。而這些寒門出身的草根,一百年,兩百年之後,就能稱宗作祖,即使是死了,也能享受香火供奉。
“袁靈非易於之輩,魯、黃二位將軍,都是知兵善戰之將,與之對峙,也只能守而不攻。漁陽郡現在兵精糧足,可終究比不過平安郡袁氏的數百底蘊。爾等統兵作戰,可輕戰而不可輕敵。”
如果是低階世界,以漁陽郡的實力足以橫掃天下。可惜,大離是一個高武世界,兵馬和錢糧只是決定勝負的因素之一。
一個陰神境的武者,能輕易於萬軍之中取上將人頭,若是實行斬首之術,再深厚的積累也承受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