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陽城本是酀州州城,莫氏皇權旁落,高陽城也隨之衰落。當陳錚佔據漁陽郡,三年的修生養息,勵精圖治,這裡方才漸入繁華。
高陽城位於酀州中心偏西,地處大平原中,倚臨大河,借大河之便利,通達四方,商旅往來不絕。
城東北方有一座小山,名叫大雁山。每當秋來,大雁南飛;到了初春時,又飛回大雁山。
從寒冰界到酀州,數千里路程,一路疾弛十多日,陳錚終於回到酀州。
此刻,站在大雁山巔,看著大河滾滾,在山中奔流而過。由於河道特別狹窄,河水衝擊兩岸的岩石,浪翻水激,瞬息萬變。
凝視著河水衝擊岸巖,驚濤裂岸,奔騰迴盪,激起的一個接一個的漩渦,怒號狂馳的急轉直流。
歸宗三年,再次歸來,陳錚看著大河滔滔,心神激盪之餘,連呼吸都要停頓了。
“這是漁陽郡,屬於我的漁陽郡!”
雖然不是第一次看到大河,但此情此景,大河奔湧,有若自天上之河滾流而來,兩岸是延綿不盡的森林,怪石崢嶸,陳錚激動之餘,恨不能肋生兩翼,直接飛到高陽城。
從大雁山出來,沿河而下,就到了高陽城外二十里的碼頭。
碼頭泊著大小船隻,人來人往,好不熱鬧。
高陽城位於大平原,水路發達,官道四通,南來北下的商旅齊匯,船舟車幾乎要塞滿了河道。這些商客們帶著整船的香料珍玩,錦絹絲綢,又或糧食茶葉來到高陽販賣,使高陽城外碼頭成了漁陽郡最大的貨物集散中心,非其他城池所能媲美。
高陽城作為州城,非比一般城池,只北城門便開有三門,中間為正門,左右另開兩小門。正門之上,城樓恢宏,旌旗招展。城牆上巡邏的銳士,披甲執戈,神情冷漠,個個氣息沉凝。
陳錚混在人群中,透過正門,交了一文錢的入城稅,沒有受到城門守衛的刁難,很順利進入城內。
甫進城內,頓然眼界大開。
就見寬達百步,貫通南北兩門的大街,在眼前筆直延伸開來。沿街兩側,遍植櫻榴榆柳等樹木,桃紅柳綠,景色如畫,美不勝收。
大道兩旁店鋪林立,裡坊之間,各闢道路,纖陌縱橫,井然有序。
再看街上往來頻繁的車馬,熙熙攘攘的行人,摩肩接踵,一派繁華盛景;任誰看到眼前的景象,都想不到天下竟處於亂世之中。
陳錚信步而走,轉入一條坊街,到了另一條東西貫通的大道。
依然是楊柳成蔭,樓閣林立,鐘樓鼓閣相對,舉目皆是客店、皮毛行、雜貨店、鮮果行;競相設立,盛極一時,沒有想不到,只有看不到。
街道上行人如鯽,車轎川流不息,人聲鼎沸,熱鬧非凡。
“看來白世鏡與沈玉這三年是下了功夫的,高陽城竟不比化德府差多少了。”
突然一隊士兵沿街巡邏而過,披甲執堅,神情冷漠,氣血磅礴,個個都有後天三層的修為,令陳錚為之側目。
相融老遠,一股鐵血之氣撲面而至,行人紛紛遠離。這些都是百戰精銳,沒想到竟被派出來巡遊街市。
恍惚之間,陳錚似站立在神都的街頭,市面繁華,甲士精銳。
“好一個高陽城,竟似有幾分神都的氣象!”
陳錚見狀,露出激動之色,心中暗讚一聲。看來自己離開三年,白世鏡等一干人做的不錯。
心中一動,他竟生出一番遊玩之心。也不急著回到刺史府,就向城中心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