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風小說網”最新網址:https://wfxs.app,請您新增收藏以便訪問
當前位置:微風小說網 > 武俠修真 > 魔凌萬界 > 第四八七章 玄武橋重逢

第四八七章 玄武橋重逢 (第2/4頁)

上一頁 章節列表 下一頁
好書推薦: 大唐江湖道 靚仔我有一本武功秘籍 凡人:我,拜師韓老魔 逆子戲蒼穹 傲嬌江湖 無限復活的我太適合斬妖了 極道長生魔 非正常武俠:別人練武我修仙 丈六金身 修仙也玩黑科技 情奔 我在武俠當神話 白虎徵祥 深山中的獨行俠 武尊之鳳歌 嘉靖餘福 玄魂立道 [綜+劍三]小號狂魔的悲劇史 道長先生[古穿今] 超級氣修

“仙人渡乃是神都九景之一,陳兄可此仙人渡之名因何而來?”

張博萬沉侵於仙人渡瀑布意境之中,並沒有轉身,忽然開口向陳錚考校道。

陳錚沉吟片刻,回想著關於仙人渡的各種傳說。

良久,緩緩開口,道:“據傳,方縉先生輔佐周武帝平定天下,功成身退,攜子隱居於仙人渡,燒丹煉氣,父子二人先天在此‘得道成仙’,故便稱為仙人渡,意為仙人飛渡之意。”

張博萬聞言,收斂了氣機,轉身對陳錚笑道:“今日天氣極好,陳兄可願與我同遊仙人渡,一覽仙人渡風光?”

面對邀請,陳錚欣然應同,和聲笑道:“故所願爾!”

仙人渡位於神都東南,臨洛江運河,相傳周室方縉父子在此成仙而得名,被譽為神都九景之一,“仙人古渡“。

周室初年,這裡曾是一處渡口,洛江從這裡經過,江水悠悠,千里流來,環繞渡口六十里,曾是人們出行和貨物運輸的主要通道。

因此,在周室之前,這裡就是匯通南北的要地。

方縉成仙之前,這裡還有古傳說流傳。

此地古稱谷陽縣,周武帝滅乾,谷陽縣城破,縣令不願以身侍周,逃亡至此,後有追兵,苦無船隻渡河,忽有老翁駕木而至,呼曰“渡此生!渡此生!“縣令乃乘而渡之,登岸回視,老翁及木不知去處,縣令恍然有所悟,知乃仙人也。

此事被方縉得知,與左右言說:“谷陽有仙,欲渡人矣!”遂棄官,攜子隱居,潛修百二十年,破空而走。後十八年,其子亦隨,仙人渡之名由此流傳。

周滅梁立,梁高祖喜稱此地有仙蹟,天下靈秀匯聚,遂建都,大興土木。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梁以後,各朝皆以此為天下中心,稱為中州。

滄海桑田,洛江改道,仙人渡亦衍變了神都九景之一。

趙宋時,有詩頌曰:“仙人去後渡空留,不見仙人見渡頭。兩岸平沙曾過客,一灣流水且橫舟。遠天帆影谷陽暮,落日雁聲蘆獲秋。槎返何年尋故跡,無邊芳草綠芳洲。

這位詩人追懷仙人,尋覓故跡,感嘆時光不在,渡口長留。

宋滅,離朝高宗皇帝年間,一位大臣遊仙人渡,曾寫了一首《過谷城縣》的感懷詩“布帆秋飽筑陽風,古渡旌旗蔽日紅。”

張博萬“博古通今”,文化涵養極深,為陳錚介紹仙人渡時,各種典故信手而拾,聽者入迷,對當年於此隱居的方縉羨慕萬分,恨不能以身代之,破碎虛空而去。

“唉,逝者如斯夫,滄海變桑田。”

陳錚對張博萬不由刮目相看,沒想到此人還有如此多愁善感的一面。自己與之相比,到成了一個滿腦子肌肉的赳赳武夫,毫無一絲趣味。

“仙人渡有一座神女峰,不可不遊!”

而後遠離了瀑布,來到一座山前。此山一體兩峰,三五百米高,原本是座很普通的小山。但“山不在高,有仙則靈”,相傳趙宋年間,太祖於此隱修,曾遇神女指點。

大體的傳說是這樣的:某日,九天之上有神女下界,來仙人渡中採露,被美景所迷,登山遊玩。太祖識破神顏,請教天人之道,大道之秘。

神女感其求道心堅,惜心指點,便有了後來的《太玄經》,神女峰由此而來。

一邊聽張博萬講古,一邊沿山徑向上攀登,約有二三里左右,抵達神女峰頂。向下望去,山深谷幽,景色特別美妙。仙人渡瀑布的水霧瀰漫而來,山光斂翠,雲壑碧染,使人不禁如入仙境,流連忘返。

難怪能引來神女遊玩,入山採露。

舉目環望,秀麗山水盡入眼底。洛江運河,煙波浩淼,舟帆點點,盡在腳下。

張博萬不是個愛叨嘮的人,一路遊山玩水,每至一景,就為陳錚講述相關的神話傳說。前至遠古,後至今朝,盡在他的話語之中。

每一個傳說中,都有神仙出沒,其中含意不言而明。

遙看仙人渡風光,陳錚腦中一道靈光閃現,驚呼道:“莫延昭開闢洞天之所,就在仙人渡?”

“哈哈哈……”

張博萬聞言,大笑起來。

“陳兄果然靈慧,聞絃歌而知雅意。”

對陳錚讚了一句,張博萬的神色忽然變的嚴肅起來,正聲說道:“據張某得到訊息,莫延昭三月初三,於仙人渡開闢洞天。”

陳錚皺起了眉頭,面帶疑惑問道:“仙人渡真有仙人出沒?”

張博萬嗤笑一聲,道:“仙人沒有,卻有一條天脈。莫延昭是要融煉仙人渡的天脈凝聚洞天祖脈,恐怕百十年後,神都九景就要變成八景了。”

陳錚的腦子轉的飛快,忽然說道:“張兄約我帶此,不光是為了告訴我這個訊息吧?”

章節報錯(免登入)

上一頁 章節列表 下一頁
隨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