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市說大不大,說小不小,算是北方地級市當中,發展比較全面的一個。
只是缺點和短板也很明顯,城市建設雖然不遺餘力,但效果卻總是差強人意。
經濟體量上不去,產業鏈不完整,沒有特色行業與支柱性產業。
單靠國家補貼和傳統的房地產等行業,以及毫無特點的旅遊業等等。
想要將一個深入大西北的,非省會的內陸城市,打造成全國性的標杆,幾乎是不可能的。
最大的可能性,只能是讓農村人口,不斷變為非城非農人口。
如此一來,人民既遺忘於遠山深溝,又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城市裡的生活,並非全是幸福美滿,更多的是無奈和苦苦支撐。
因此,整個安溪市給人的狀態就是如此,宛如深夜加班的中年男人。
沒有年輕人是朝氣蓬勃,更沒有老年人的睿智,和豐富的經驗與人生閱歷。
只有滿臉的疲憊與困頓,彷彿時刻都會因為巨大的壓力,而徹底昏睡過去。
大西北的城市大抵都是這樣,遠遠的看起來滄桑而光禿。
再當仔細看時,則會發現憔悴蒼涼的背後,全是雞零狗碎。
生活在這裡的人們,我不知道他們的幸福點在哪裡,只是覺得可能是因為親人與孩子。
所以,他們只能向所有迫不得已的人一樣。
死命地加班掙錢,養著一家老小,也養著一群看不見的吸血鬼。
當等到突然要從這個世界離開的時候,才發現人活一輩子竟是那般痛苦。
說起來,或許還不如草木蟲魚,自由自在來得痛快。
關於安溪市和安溪的人民,我只能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如此也是因為,我並不瞭解於她,一切的結論僅是源於,看到的和感受到的東西。
所以,當我驅車離開之後,她的蒼涼和心酸,便與我再無多少關係。
只是對於,真正生活在這裡的人們來說,安溪確實太累了,甚至比生活在鄉村裡,還有辛苦百倍。
可人們總都是奇怪的,縱然辛苦百倍,也都趨之若鶩。
離開安溪四個小時後,我終於到達了通明縣城,一個被黃土淹沒著的小城市。
這裡是葇葇上高中時候,曾住了四年的地方,也是她念念不忘的母校所在地。
剛到通明縣城,我無法看到縣誌等介紹性的東西,只能憑著肉眼可見的景象,走馬觀花似的瀏覽一番。
不過,開著車在幾條主幹道上,逛了幾圈下來後,才發現通明四周光禿禿一片。
整個縣城夾在兩條低矮的山脊中間,四周黃土蔓延,山少溝深,荒涼得沒有多少綠意。
滿眼的黃土與風沙,稍不注意都會被黃風與沙塵淹沒。
自然條件與地處南邊的西江縣相比,完全就是不同的兩種世間。
貧瘠和荒涼,是我對通明縣城的第一印象,單純樸實算是第二理解。
初到通明,我倒沒想太過著急,停了車便住了店。
住了店之後,自然就少不了吃喝玩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