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越開越進入黑夜;風,越吹越是舒涼;我越是裝睡,大腦就越是清醒!
天色幾乎要徹底黑盡了,沿途逐漸亮起了燈火,映照著寂靜的村鎮,也催促著夜裡趕路的人。
前方的路,愈來愈蜿蜒,兩邊的山影愈來愈龐大。
濃重的夜色,從四面八方而來,像是團團困住了我們,讓我們在原地來回打轉。
我似乎早已看花了眼,只覺得越是繼續前進,前後就越是少了人煙,反而多了山水,和路的迴環往復。
而自己,更像是坐在車裡靜止不動!
就連車子也是一樣,除了飛馳的軲轆之外的一切,包括四周的夜色,似乎都沒有半點變化。
彷彿,我們在一個巨大的迷宮之中,左突右進,來回往復。
黑夜與虛無,使我們失去了眼睛;大山與彎道,使我們失去了方向。
眼前,唯一繼續延伸著的,是一條慘白的路!
也唯有耳邊的風,和溝壑澗流淌的水,還在提醒著大家,並非時空靜止...
遇到這種的路況,我不知道老波有沒有奔潰!
也不知道,他對這一個又一個,像是沒完沒了的大轉彎,會不會產生膩煩,會不會枯燥到犯困。
但若是我一個人,又在完全不識路的情況之下,自然會無聊到爆炸。
可是,這一路上的所有,我都太熟悉了。
哪怕是一個土堆,或是一個破廟,亦或是一種聲音,及一個坡度和轉彎,都能讓我瞬間知道,究竟到了什麼地方。
哪怕閉著眼睛,感受著車子的起伏和顛簸,我都能輕易的判斷出,距離家裡還有多遠...
這個神奇的能力,不知道別人有沒有!
但我肯定的是,老家像我這樣年紀的人,總是熟悉這一路的所有。
車子出了縣城之後,便是三里鋪和十里鋪,三里鋪的加油站,十里鋪的大門樓,幾乎是所有人都最熟悉標識。
過了十里鋪,也就是算正式出城了,接著便是麥川、板坡、王莊、剡村、大堯以及河裕鎮了。
河裕鎮,是離縣城最近的鄉鎮,周邊山脈很少,還坐落在平川之上,發展的也是縣城西面最好的。
等過了這裡,川道逐漸消失,山丘緩緩登場,於是也就再難看見,縣城的影子了。
接下來,方向又從西轉南,依次經過安峪坡、盤子溝、古塘、棗塬、小楊莊、和洛峽鎮。
安峪坡是川道與山地的風水嶺,過了此處便沒有了一馬平川,而是拔地而起、連綿起伏的大山。
至於洛峽鎮,則是縣城六中的所在地,因地勢狹長,且夾在兩面大山之中,故而得峽字。
又有神話傳說,洛神曾經光臨,便成就瞭如今的洛峽之名。
車子開到了這裡,我幾乎就知道老家不遠了,但還需繼續前行,一個多小時。
洛峽之後,便是著名的飲馬河了,傳言此處,曾是秦國祖先給周天子養馬之所。
傳說到底真假,古今的我們並不知道。
過了飲馬河子後,沿途的村子會越來越少,也越來越小,甚至有的村子裡,只有幾戶人家。
這些村子大都建在半山腰間,背後靠在一道巨嶺,名叫青長嶺。
等翻過了這道巨嶺,則幾乎可以看到,我們家的屋簷了。
但想要翻過嶺口,卻非一件易事,沒有過硬的技術,幾乎沒有什麼可能。
公路從山嶺底下,一直到延伸到山頂,再從山頂盤旋而下,直至河谷底部,期間到底拐了多少道彎兒,估計沒人數清過。
其原因,不僅是因為彎道太多,幾乎數不過來,更是因為坡度太大,全程太過驚險,而讓車裡的人,只顧著擔驚害怕了。
以前,這條路沒有硬化的時候,前車走過便是塵土飛揚,後車只得緊閉了車窗。
而一旦開始爬坡,幾乎是所有的人,都將與車子連在一起,開始憋一口長長的氣。
總是才向左拐了一個彎,又馬上向右拐一個,依次連續不下幾十次,這才到了半生腰間,稍微得了幾百米的直坡。
可還未等,車中人換上一口氣,直角急彎再次開始,又是一波連續的盤旋和旋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