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霧漸起!
很快便瀰漫了數里方圓,在這夜霧氣中,那萬道劍光,猶如黑夜中的燭火一般耀眼。
萬道劍光內,寧缺的呼喊,驚動了盯著樊籠神陣的西陵護教騎兵,那名護教騎兵本不想搭理寧缺,然而在聽到光明大神官的傳承信物後,便急匆匆的往營地跑去。
沒過多久已經睡下多時,匆忙起來的葉紅魚,穿了件紅色袍子,走出了營地,原野上狂風呼嘯而過,葉紅魚身上的袍子,隨風嘩啦作響,隱約間可見其曼妙身姿,沒過多久她便來到了萬道劍光之外,她倒要看看這位十三先生,究竟想要談什麼。
不過葉紅魚自然不會在意這些,她看著萬道劍光內的寧缺,說道:“說吧!寧缺你究竟想要談什麼條件?我很想知道,你都被我困於樊籠內,你還想提什麼條件。”
她今夜冒著夜風來此,可不是為了聽寧缺閒扯,光明大神官的傳承聖物,雖說有些難以打造,但難以打造,並非是無法打造,更何況被篆刻了許多神符的聖物,豈是一介初入知命境的修行者去能夠摧毀的存在,這位被她困住的書院十三先生,又真的會將其毀掉嗎?
“道痴姑娘,我老師夫子他老人家,此刻估計正注視著這裡,有我老師在,你根本不能殺我,既然如此道痴姑娘你又何必在此浪費時間呢?不如我交出光明大神官的傳承聖物,你放我和桑桑離去如何?”
寧缺透過那萬道劍光的縫隙,看著那個不時展現曼妙身姿的道痴,極為認真的說道。
這也是他能想到的最好辦法,若拿出衛光明交予桑桑的傳承聖物作為籌碼,依舊無法離開,他也只好等著後山的師兄師姐前來相救了。
葉紅魚看著寧缺手中的光明大神官傳承之物,她說道:“寧缺不得不承認你有兩個好老師,可你別忘了你現在沒在長安城內,夫子明知你的小侍女是冥王之子,還偏偏要讓你前往爛柯求取青梨,雖無人敢於殺你,可困住你讓你不得動彈,還是有人敢做。”
寧缺面色一寒,說道:“道痴姑娘,你若是在挑撥離間,我奉勸你別白費功夫了,我與我家老師,可是師徒情深。”
葉紅魚冷冷的笑道:“寧缺,本座瞭解的你的過往,按照你往常的性情,你真的會平靜的對待嗎?你嘴上不說,恐怕心中早已是一團亂麻。”
在寧缺身份初現端倪的那一刻起,裁決司便已然完成了,對寧缺情報的蒐集,梳碧湖上的砍柴人,宣威將軍府當年的漏網之魚,在茫茫岷山中殺了很多豺狼的寧缺,確實就是個極度自利之人。
像寧缺這樣的人,根本不會對任何人保持信任,因為本質上她與寧缺是同一類人,只相信自己手中劍的人。
萬道劍光內,寧缺的聲音沉寂下去,他現在很是沉默,因為這些天以來,他也在思考這件事情,為何夫子不讓大師兄去幫他取回青梨,以大師兄無距的境界,取回青梨不過是轉瞬之間。
可事實是他帶著桑桑,在道路上顛簸了很長一段時間後,才走到了瓦山附近,沒想到尚未進入瓦山小鎮,便被這道痴困住,被道痴輕而易舉的困住。
“看來本座沒有說錯,哪怕是夫子在面對冥王之女的時候,也會變得極為慎重,否則本座這樊籠如何能夠困住你。”葉紅魚看著漆黑的夜空,說道:“寧缺你那位小侍女沒有多少時間了,你還是趕緊與那小侍女敘敘舊的好。”
隨後葉紅魚轉身離去,在狂風呼嘯的夜風中,僅給寧缺留下了個影子,就連這影子,也很快消失在茫茫原野上。
寧缺看著離去的葉紅魚,緊緊地握著光明大神官傳承信物,哪怕是那件聖物上,鋒利的邊緣,割破了他的手掌,他也渾然不覺。
谷挹
殷紅色的鮮血滴落在沙石上,寧缺抬頭看向了青天下的黑暗,他盤膝於地上開始修行。
他相信老師會讓後山的師兄師姐前來相救,可若後山的師兄師姐明日午時還未能來到,他也只好拼死一搏了。
而在齊國通往瓦山的那條道路上,紅衣神官陳村,帶領著十幾位光明神殿僅存的修行者,匆忙的趕往爛柯。
他們要去瓦山護衛,從唐國長安遠道而來的光明之女,哪怕世人將其汙衊為冥王之女,他們也不會相信這樣的汙衊。
因為光明之女是昔日的光明大神官衛光明的傳人,那位大人是神殿有史以來最為光明的大神官,所以那位大人的傳人怎麼可能是冥王之女。
張義看著前方隱約可見的瓦山,說道:“陳神官,我們此行前去,真的能夠擋住裁決司的鐵騎嗎?”
他不懼怕死於裁決司的鐵騎之下,但他怕護佑不住光明之女啊!
已是頭髮花白的陳村,看著同樣上了年紀的張義,笑著說道:“光明大神官走了,給世間找到了光明的傳人,光明神座的歸座之路,本就不是一番風順,裁決神殿打壓我光明神殿也不是一天兩天了,這一次前去瓦山,我本就沒有打算回去,我這一生貪戀權勢,能在死前見到光明也是一件幸事。”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他很清楚將光明神殿剩下的修行者召集起來的那一刻起,他們便再也無法活著走出瓦山,他們幾十人的修為,在光明神殿中也算不得高深,可他們畢竟修行光明神術幾十年,也積攢了多年的念力。
況且在來時,他們已經服用了秘藥,讓修為重回了巔峰時期,數十人修行了幾十年的光明,一朝綻放於瓦山,想來哪怕是裁決司,也得退避三舍才是。
張義聽後目光堅定的看向了前方隱沒在夜色中的瓦山,他念誦起了光明教典:“迷途的羔羊......”
先是由張義一人,而後便是連同陳村在內地十數人,一同在黎明破曉前的黑夜中,唸誦起了光明教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