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故事都會以‘主角’來刻畫。
諸如小人物逆襲成大人物,窮小子上任ceo迎娶白富美,小白從什麼不懂變成權貴...
故事核心其實就在於一個字——爽。
啊,不是那個金錢計量的那位的‘爽’,是心理正常想法的那種爽。
故事可能會有‘一波三折’,但無論如何,它絕對會是成功的,這是觀眾都會預料到的事情...
那...
這樣能有預見性的未來,豈不是很沒有意思?
見多,識廣,愈是看多了時態,看多了文章,南雅人對事情有了他能有的‘預見’判斷...
能看到故事後面怎麼發展了...
那他看那文章就沒什麼意思了。
他想要讓他意外的,讓他預料不到的發展,即便那個故事結局是一樣,中間有那麼一些不一樣都沒問題...
可惜...
並沒有。
爽文,網文,他們是在抄模板,構架,大綱。
能抄襲這些東西...
換湯不換藥。
加上部分作者寫作壓根並不是為了寫作...
你大致能想到那文章的‘塑性’,只會迎合市場。
那時候的市場到底是怎樣的?
內卷計劃執行之後的網文市場呈現了一種反向‘欣欣向榮’的景象,只要認識字,只要文章夠白,夠爽,那就有得賣...
那...
這樣的文章,這樣的劇情到底有什麼看頭呢?
奇怪的點並不在這裡,奇怪的點在於,很多觀眾在看了無數次這樣的劇情後,依舊傾向於這樣的劇情,樂此不疲...
看過那麼多次了...
尤其是那些網文之中的文娛文,劇情沒有什麼新意,沒什麼變化,文章上下通透就一個道理,‘只要爺會抄作品,抄好作品,天王姥爺也會跪舔我’...
看到那種沒有核心的劇情,搞不懂觀眾在熱衷於什麼。
那個時代,光是作品好,就可以出名了?
是不是把現實想得太簡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