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登榜上的作品,不失為一個好的宣傳手段,網路評論與口碑都會有一個大大的提升,於此連鎖反應的,銷量自然也會提升一個層次——
多數人屬於隨波逐流的群體生物,特別是霓虹這個做什麼都要看‘氣氛’的社會里。
不乏有那種‘為什麼你們都說好看我就要看?我偏不!’的逆反心理出現,這類人始終只會是一個小數額群體。
更多人會好奇,‘既然大家都覺得好看,那麼我也去買一本試試看?’,進入到,‘雖然看不太懂,但感覺好厲害的樣子,讀讀看,讀不懂也介紹給朋友試試,讓他解讀解讀’這樣的階段。
釋出‘輕厲’排名的是大出版社,背後有大財閥撐腰,也有高層人士站腳,背後達成的協定是潛規則定好的。
看得懂的人自然能看清楚。
但作者這個群體,屬個體戶,依存於社會,依賴於出版社發行,沒辦法反抗財閥聯合與高層站腳的雙重壓制...
只要腦子沒問題,都不會去反抗。
看不懂的人,相信大出版社的‘書面詞’,按照上面說的程序開始宣傳作品,就算他們看不懂也要裝作看得懂,就算他們沒覺得好看,也會說‘好看’,這樣下來逐漸傳開,接受面廣大之後,總會有書籍受眾群體...
是不是好作品,已經無所謂了。
盲目與服從,加上資訊時代高速傳播資訊的特點,誕生了這樣的捷徑...
南雅人說這是「必然」,原因也很簡單。
這個位面同樣出現了‘顏值偶像’,仔細想想,兩者運營方案,相差無幾。
只是書籍多少還需要一些‘實力’,他可以不需要文筆,但至少需要讓人看得懂。
‘顏值偶像’什麼都不需要,站在那一二三五加上傻笑就沒事了。
有夠傻的。
偏偏信的人多,而且深信不疑......
既然‘顏面偶像’得到了通用並且成功,那麼財閥自然會想到再利用這樣的手段,來透過其他途徑來收割豬崽的錢包。
他們對金錢的貪婪,是絕對不會在意消費者如何被愚弄的。
單行本與文庫本分開,也是他們繼續薅羊毛的表現之一...
往年是單行本與文庫本一起評選...
單行本,因為製作精良問題,單本售價過高,至少千元,受眾沒文庫本那麼廣,評選一直在吃虧。
這裡不得不提一下風語系列的那位,在早年連續以單行本發行擠進前列,多次第二,第一也拿過,當真是怪物。
其後的單行本,表現不盡人意。
到了文庫本統治榜單之後,單行本銷量節節下降。
單行本雖然給作者分的錢比例更多,奈何單本售價就貴,出版社就算分多一絲給作者,他們利潤也比文庫本來得多...
這不行,得整頓!
財閥,就想到了這麼一個辦法——
‘誒?不如我們把單行本和文庫本分成兩個榜單,左邊前二十可以拿文庫本宣傳,銷量暴漲,右邊我們拿單行本宣傳二十本,同樣銷量暴漲,兩全其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