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那首《於無聲處》很快火遍了大半個校園,在短短不到一個周的時間裡,經過網友們的不斷轉發,有人把它整合到一起,做了個小影片發到了網上。
很快,在某短影片平臺上,這首歌更是創下了幾百萬的播放量和上百萬人點贊。
而早在那首歌在首都流行時,就有獵頭公司找到了舒楓,說可以斥重金包裝他,送他出道。還說他外形氣質俱佳,很有鄰家大哥哥內韻味,問他想不想當明星,萬眾矚目那種。
他猶豫了一下,到底還是拒絕了。他是想過有一天自己的寫的歌能被更多人聽到,這樣他的堅持也就有了意義,再也不會有人說他所愛好的歌曲只是些無病呻吟的孤芳自賞。
他太需要證明給家裡人看了。
可因此進入紛雜的娛樂圈,從此隨波逐流,身不由己,這真的是自己期待的生活麼?
他也不確定。
隨著播放量的激增,不久,更多人慕名而來,想從他身上挖掘出更多的商業價值。都被他思慮再三,搖頭拒絕了。
他只想悶聲做音樂,得到一小撥人的肯定,讓他有信心有動力繼續堅持走下去。
僅此而已。
至於其他的事情,就順其自然吧。船到橋頭自然直,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在室友們乃至隨意路過的校友們都能哼唱出《於無聲處》時,舒楓不急不躁地戴上降噪耳機,找了個空曠無人的地方,繼續埋頭寫歌。
他知道,一時的熱度和新鮮感並不能代表什麼,也沒有太大意義。儘管那些獵頭和經紀人再三告訴過他,在這個流量至上的年代,只要擁有一定的粉絲基礎,再加上公司的包裝宣傳,很容易就能變現。
他們說,那可是一筆不少的錢。如果經營得好的話,甚至很短時間內就能在首都買車買房,落地安身了。
有了房就能上首都戶口,很少有人能拒絕首都戶口的誘惑。畢竟那可是首都啊,舉國人削尖了腦袋都想往裡鑽的寸土寸金的首都。
不是不心動的,他們家是書香世家,在十尹是有幾套房產和一些小鋪子,在家鄉勉強算是中產階級。可一旦到了首都,這些就遠遠不夠看了。
如果他能賺到足夠的錢,就可以做更多想做的事了。自從違背爸媽的意願重新拾起音樂夢後,他的日子就並不好過。
這也是他堅持酒吧駐唱,一有時間就去兼職的原因之一。
玩音樂是要花錢的,還是大錢。離開了父母的庇護,他也不過是個普普通通的青年。風花雪月確實浪漫,卻從來沒有哪種浪漫少了金錢的參與。
他很早以前就明白了這個殘忍的道理。
可相比起追夢來,金錢就變得不那麼重要了。因為他怕答應了那些人就不能堅持自己的夢想了,他害怕自己會因為商業包裝變得再也不像自己了。
所以,他只能沉浸在音樂的世界裡,不停寫歌,不斷超越自己,努力的保持初心。
直到再也寫不出來為止。
因為那首膾炙人口的歌的緣故,他也算成了學校裡的風雲人物。成名後的好處還沒享受到,卻先體會到了它的壞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