砰——
阿鐵大屁股,所過之處,寸草不生。
根本沒有人一個人擋得住,最氣人的是,你都知道他會這麼幹,就是攔不住。
這種感覺,太糟糕,太打擊人。
鄧肯還在得分,可他的得分效率,比不上阿鐵。
也就是一段時間可以維持住,大本畢竟是大本,一個人不好搞加上拉希德.華萊士上來,立刻就把鄧肯限制住。不是鄧肯不給力,而是雙華萊士的防守默契和防守組合能力,都是歷史頂級。鄧肯這才二年級就能一個人對抗他們兩個,已經不是常人可以企及。
但你要說一點都不下滑效率,那是不可能的事。
至於大衛.羅賓遜……
問得很好,就一點,命中率和抗干擾性,越來越差。
你給他,他也能打,但面對小破船極快的內線輪轉和鄭鐵的時不時加入進去護筐攪局,他的進攻能力下滑,就成了馬刺隊雪山崩塌的最後一根稻草。
啪——
“這個球大衛.羅賓遜居然被阿鐵給蓋了?”肯尼.史密斯即便是現在已經不知不覺變成了一名“鐵蜜”,可他也對於羅賓遜的下滑,感覺到了不可思議。到底這可是當年和奧拉朱旺齊名的90年代四大中鋒,曾經還拿過vp的男人。
巔峰時期場均得分也有29.8分,接近超級得分手了,為什麼下滑這麼多?
首先羅賓遜常規賽和季後賽得分能力相差巨大。
別看他有得分王,但在季後賽他的最大一個賽季也就是場均25+。而同樣的90年代四大中鋒,不管是奧尼爾、奧拉朱旺、甚至是尤因,季後賽都有29+的得分表現。羅賓遜季後賽生涯場均得分僅僅18.1分,你要說什麼後期打二當家之類,其實四大中鋒其餘人,後期不都打了下滑期麼。這些人的生涯都很長,所以這方面的劣勢基本不存在。
就是一點,羅賓遜的得分能力,太菜。
除了巔峰時期的運動戰得分,他自己的主動持球得分能力,是在四大中鋒裡面最差的一個。
鄧肯受傷的那個賽季,他想要重新扛起進攻大旗,結果命中率3成7。
講真的,要不是他是大衛.羅賓遜,對於馬刺隊沒有功勞也有苦勞,怕是換個人打出這種資料,怕是下個賽季就要捲鋪蓋滾蛋。
鄭鐵這幾個蓋帽,已經說明了很多問題。
是的。
幾個。
他在馬刺隊想要給羅賓遜主攻一段,減輕減輕鄧肯的負擔期間,蓋掉了羅賓遜3次。
雖然賽後羅賓遜辯稱這是自己沒有想到一個後衛蓋帽能力會這麼強,但……
明眼人都可以看出來,羅賓遜失去了運動能力後,他的得分能力早就沒有球星水平,逐漸藍領化。
波波維奇讓他打,就是決策的巨大失誤。
半場小破船已經給拉開到了17分上。
鄧肯就算是腦袋上冒著巨大的汗珠,也無濟於事。
突然鄧肯又想起了這個7號的那句玩笑話——
“你在聖安東尼奧不會有前途,波波維奇配不上你。”
這話鄭鐵的原本意思,就是就是想要裝個逼,然後順便試著招攬下21號,鬼知道這句話後來會出現那麼多的恐怖情節呢。
喜歡打鐵的神正是在下請大家收藏:()打鐵的神正是在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