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的我們曾經以為沒有朋友是最孤獨寂寞的;曾經以為生活中最失落的事情莫過於某次模擬考試只因為少點了一個小數點而錯失一次排名;曾經以為最大的痛苦是心愛的女孩從不正眼看自己一眼。
曾經的我們“少年不識愁滋味,為賦新詞強說愁。”
當我們留起長長的斜劉海,當我們穿著掛滿鈴鈴鐺鐺鏈條的牛仔褲,當我們把下巴埋進長長的黑色毛衣領裡,當我們在手指無名指上帶上刻有象徵黑暗和死神的骷顱指環時,我們曾經以為自己是世界上最憂鬱的人,是被某種力量壓制而不得志的人。
而當有一天我們終於在自以為是的憂鬱中長大時,才發現生活在我們身邊的成年人,她們悲傷時是無聲的,他們穿梭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仍是寂寞的,他們甚至不是因為愛而結合的,也不是因為不愛而分開的。
放假回來的何曉雲一臉開心的飛奔進家門,這個假期因為高三要考試,所以時間比以往要長兩天,能在家多陪爸媽兩天,這讓何曉雲非常開心。
“媽,我爸呢?”
因為家裡農活到了夏天是比較忙的,所以何曉雲認為爸爸應該是在家的。
一進家門便激動的找她的爸爸。
不知過了多久,從屋裡傳來媽媽的聲音。
“你爸去一個親戚家幫忙了。”
“哦!”
何曉雲有些失望,卻沒有察覺到媽媽眼神裡的閃爍。
“不知道,忙完就回來了吧。”
媽媽俯下身一邊整理著給何曉雲新鋪的床單,一邊低頭回答說。
“哎!...”
何曉雲不禁感到掃興,心裡抱怨著好不容易放假,爸爸居然不在,這下只能悶在家裡學習了。
一連幾天除了幫媽媽去地裡乾點活,就是在家複習功課。
街坊鄰里都誇何曉雲真是個懂事又省心的孩子,媽媽每每聽到這些,都忍不住內心的喜悅,對人家應和一下,確實在媽媽眼裡,何曉雲一直都是那個乖巧的孩子。
從小到大她便幫媽媽下地幹活,自然知道媽媽每天的辛苦,也因此對媽媽都是言聽計從。
可是面對人們紛紛的讚美,她已經麻木和習慣了,並沒有多麼開心。
隨著年齡的長大,叛逆期的來臨,她越發覺得這樣的自己煩悶無味,甚至很羨慕那些成績比較差的同學、那些在學校談戀愛都明目張膽的同學。
雖然這些同學在大人和老師眼裡是十足的自甘墮落的壞學生,但有時候她很羨慕他們的自由自在,毫無拘束,不用理會別人的眼光,不用在意別人的評論。
回來的這幾天,只有自己和媽媽的這種孤單生活,讓何曉雲本來很開心的心變的低落了很多,她甚至覺得還不如在學校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