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親戚這種不知道該是褒貶的概念裡,學術定義上是帶有血緣關係的人。從多方面來看,這種血緣關係的限定,所帶來的社會倫理關係要複雜很多。
蔣徵實在是搞不明白,這些親戚是怎麼回事,不論什麼事情都來插手,好像這個世界都沒有他們不敢管的事情一樣。但凡是家裡有事都想著能有個親戚來幫忙,家裡面也能夠比較好的週轉開。
不論是錢還是人力,都能得到支援,尤其是在婚、喪、嫁、娶、病、急、等很多事情方面,都希望親戚們能多少在關鍵的時候能幫一下。不需要出多少錢,但是在需要人力的時候能幫忙出個力。
想法都是單方面的,別有自作多情的嫌疑。現實是那些親戚,遇到事情大家都會選擇避開,不論是直系或者旁系。口頭禪便是:
“管我什麼事,那是他自己的事情。”
遇到有便宜可以佔的時候,又變成了:
“這個事情你怎麼可以這麼做,又不是你一個人的事情。”
好像不論什麼都是這幫子親戚有道理,松貓在旁邊嘀咕了很久都沒走,陸續又來了幾個親戚,似乎這幾年蔣道德在家裡和這些親戚走得比較近。
“道德了?”
“曉得咯,我來了半天都沒看到起。”
松貓說著,蔣徵和松貓都在蔣道德家的客廳待著。來人是么舅奶奶家的大兒子,松貓嘀嘀咕咕的和蔣徵說了半天,中途被人打岔。
“我說是來找他看哈子我家那個電,屋頭燈泡都燒了。”
“那個,我還不是曉不得。”
“小徵哪哈回來的。”
兩個長輩說話到一半,就把話題轉到了蔣徵這邊。蔣徵聽人問候自己,說道:
“昨天到的!”
“年都過完了,你還回家來整廊子,不就在外邊。回來有廊子意思!存了好多錢了嘛!”
蔣徵對於這種問候不太感興趣,說是問候,不如說是來陰陽怪氣搞事情的。
“沒存得錢。”
“沒存得錢!!那你出去整廊子了?出門兩年多存不到錢回家。”
錢?自己一回來,自己直系的親屬都沒說錢,這些個親戚倒是勤快很,一到就忙問賺了多少,自己讀書的時候又不見這些親戚來問問學費夠不夠差多少錢之類的。
“是沒存錢!怎麼了?我錢都讀書了!在上海報名自考本科了,有意見沒有?”
“兒咯,老輩子和你講話,你就這種樣子?”
“講話?一來就問我賺到錢沒有,我沒錢讀書又不見那個來問哈子!”
“問不得安,關心你都不行了說。”
蔣徵還這沒見過這麼關心人的親戚。在一旁不說話了。這邊局面正僵著了,蔣道德就從外邊回來了,蔣徵今天到家都沒見到蔣榮,不知道這個小子去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