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大人說話的方式,讓蔣徵喜歡,不過徐俊這小子就說這老師不行,沒有那李金虎說話大氣。雖然說話慢,不過似乎在手底下的學生做起事情來卻一點都不敢馬虎,說是第二節課開始上課,那就是第二節課上課。幾個老人帶著人抱著書過來就先發書,明明沒有溝透過都知道自己該做什麼。
這股子自覺性蔣徵在之前的實驗班以及這普通班裡都沒有見過,何況這王老師的說話方式無形中給蔣徵一種頗有威嚴的感覺,讓人難以抗拒,雖然那句:
“元芳你怎麼看!”
的調侃話語,大家都津津樂道,可是真面對這王老師說話,無形之中的那股子壓力還是讓人無法抗拒,總是會按照老師說的去做。偏偏是這麼一個老師教數學。
至於英語老師是一個名字叫做李熊輝的老師,說話也很有一股子霸氣的味道,喜歡板書,基本說到一個語法,就能將相關的語法都板書出來包括相關的用法之類的。
蔣徵第一天上這李老師的課,還不習慣,那些復讀生們都已經習慣了這個老師上課的節奏,一個筆記本在記錄筆記,英語書上從來不留下字跡。至於聽寫一類的更是不會出現,李老師上英語課就講究一個自覺。
這比較符合魯鎮一句粗俗的話:
“人靠自覺,x靠麻雀。”
蔣徵記錄得英語書上到處都是,基本一堂課下來,黑板得搽兩次,3黑板的英語語法板書,不是一個簡單的數字。
吃虧上當是人之必然,當初自己在初一實驗班的時候,査老師也沒有這般幹勁,或許是沒有教授初三還沒有必要這般教。一堂課下來蔣徵發現自己抄寫筆記的速度遠遠跟不上老師板書的速度,這李老師是一邊說一邊寫,整齊的把這黑板分成了4個區域,一個區域寫滿了再寫下一個區域,蔣徵覺得這個學校還沒有幾個老師有這般本事。
尤其是想起自己初二的那個英語老師,一天就拿著英語參考書在那照著念。這李老師上課就空著手進來,借一個同學的書看一下,然後就開始了板書的作業,這功夫讓蔣徵佩服得不行。
語文課是一個姓劉的老師,班級上就有一個劉雲山是他的兒子,這小子六年級就和蔣徵一個班級了,這些年一直在實驗班裡面待著,不知道是什麼原因,這傢伙總是給人一種叛逆的感覺,從上語文課就能看出來,劉老師似乎對這個兒子很是失望。
才開始上課就沒少捱打,地理老師姓張,是劉雲山的母親,上學還遇到自己父母親自教,對於孩子來說估計除開覺得苦難也沒有什麼了。看劉雲山在語文課和地理課上就表現就知道了,在其他課上都比較乖巧的人,等著到自己父母的課堂上就變得頑劣了起來,蔣徵不清楚這裡面的原因,只能總結為幸福家庭的綜合症,這種奇怪的病名來概括一下。
畢竟相比起蔣徵來,這些教師家庭的子女已經是很幸福的一類人了。班級上的人員變化過大,也不好一個個的描述出來,總之新班級的氣氛讓蔣徵覺得很是不錯,這才是適合學習的班級,而不是像一開始剛上初中那會一樣,亦或者是初二那樣的班級,雖然接地氣,可是耽誤的卻是自己,何況自己也不高興。
這種氛圍的學習環境下,蔣徵那顆患得患失的浮躁已經消失殆盡。不過蔣家那邊卻是一直平靜不下來,今年的七月半鬼節,就在陽曆的9月初,蔣家過節在農曆7月十三也就是9月3號這天。
對於過節的事情蔣奶奶照例是要打電話給蔣文的,三個兒子一個在身邊一個在遠處也就只有蔣文近一些,過年的時候蔣文就沒有回來,找理由推脫掉了。該是逃不過的,還是逃不過,
“今天都十一了,你們是要回家來不!”
蔣徵晚上去上夜自習去了,雖然是9月1號正式上課,可是實驗班的課程節奏比較緊湊,才一天的時間蔣徵就已經融入到了氛圍當中去。中午放學蔣徵就買了好些個筆記本,都是一兩塊錢的便宜貨,又買了筆。得益於蔣徵撿到的那本書,蔣徵現在寫字已經進步了許多,不過字型娟秀小巧之處確實讓人頭疼。
蔣徵現在寫字小巧之處能實現一個語文格子寫下6個不復雜的漢字,因此蔣徵一兩塊錢買的筆記本都比較薄,為的就是字寫小一些能夠多記錄一些東西,畢竟自己有零花錢這種事情還比較罕見,如不是今年出去做假期工,還不能有閒錢在兜裡,平日裡褲兜比臉乾淨是必然的事情。
下午蔣徵就早早的來到學校裡面借同學的筆記過來謄抄,早上的英語筆記蔣徵根本就沒有記錄全,現在開啟英語書那是開始那是結束中間怎麼銜接都是一頭霧水。蔣徵的同桌是一個女生名字叫做周友花。看得出其父母是十分接地氣的人,筆記也謄抄得工整,不過寫出來的字,蔣徵覺得沒有自己的好就是了。
回到蔣奶奶給蔣文打電話,蔣文聽到蔣奶奶這句,詰難不是詰難,語氣還不善的話,心裡面就明白事情不是那麼好相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