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拍了受不到反饋,拍了卻和沒拍一樣,讓他很是沮喪,這也是他改走商業電影的大部分原因。
想起《天狗》,他算了算日子,結合周晴發給他的票房資料,估摸這兩天也該下畫了,300萬的投資想回本有點難,他搖搖頭內心暗自嘆息道,“華夏的文藝電影市場依舊舉步維艱。”
“韜仔,你有話就講,站後面一直搖頭什麼意思?”
“我就是問問接下來是咋安排的,天有點熱,那麼多人穿著棉襖擠在一起別在中暑!這可不吉利!”
陳可星迴了句,“散掉吧,讓老賈提前開飯。”
他高興附和道:“哎,這好!”
至於剛才所拍鏡頭能否過審的問題,他提都沒提,《投名狀》製片欄裡清楚寫著一位大佬的名字呢,說不準這些血腥鏡頭就一小cas!
“還是兩份?”
“嗯,兩份。”
終於排到放飯人前面,他一如前幾天多領了份盒飯,天氣熱,不吃飽扛不住,真有可能中暑。
兩份盒飯,一碗白蘿蔔湯,比起群演的待遇,他作為主演的優勢就是多份盒飯,湯裡的蘿蔔多了很多。
一路小心翼翼的進了會議室,正吃著的樺哥向他招手道:“韜仔,過來吃!”
等他脫掉裡三層,外三層的棉襖,喝了口湯,開啟其中一份盒飯後,劉德樺問道:“《石頭》在同心影院上映的情況怎麼樣?”
“還行,晚高峰的上座率四成左右。”
提起這個,他特高興,不是說賺了多少錢,就是覺得有種成就感在裡面。
劉德樺扒了口飯,饒有興趣的問,“有興趣和我一起搞亞洲新星導?”
他滯了下,搖搖頭。
習慣顧好自家一畝三分地的他,可沒劉德樺那麼高的思想覺悟,想著培養亞洲新人導演,給有潛力的新人導演低聲下氣去拉投資什麼的。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劉德樺指著他調侃道:“你也是鐵公雞一毛不拔啊!”
“樺哥,這年頭找人要錢很難的,你得花多少錢才能培養出一名新人導演?”
他說完,躊躇了下,繼續道:“你的亞洲新星導辦了也有幾年了吧,我知道的也就寧號這一導演,而且人在拍《瘋狂的石頭》之前,就憑《綠草地》參加過國外的a類電影節,《石頭》已經是他的第三部作品!”
無論是記憶中的新聞,還是現實裡的接觸,劉德樺的人品絕對是一流,他很是佩服。
兩人現在又處在合作期,因此他適時多講了兩句,對於亞洲新星導計劃的不看好!
“困難肯定會有,我們也會在摸索中做出改變!”
他點點頭,開始扒拉飯,沒有要反駁的意思。
在他看來,亞洲新星導培養新人導演的想法是很好的,但缺陷也很多,其中光是影片上映這條就繞不過院線。
一名新人導演想獲得院線高排片幾乎不可能,不能一炮而紅的新人導演就意味著擱淺,亞洲新星導的投資就算打了水漂。
一次兩次沒問題,次次都如此,他認為就算人脈強大如劉德樺,也不會在那麼輕易就能找到冤大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