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航班沒有延誤,馬小龍開車把房冬從機場接上送到吳家時已經夜裡12點多了。
“來,吃碗陽春麵,不正宗,是我改革的。”房冬坐下沒幾分鐘,楊靈就從廚房端了一碗麵出來。
“媽……您沒睡啊?”
“你媽就等著給你做這碗麵呢,先吃,吃完再說!”吳辰東把楊靈放在桌上的碗又向房冬推了推。
房冬眼眶一熱,無需多言,吃吧,吃得香,吃出不太文明的聲音來,才是老人最喜見的。
“怎麼樣,媽這手藝多年沒用了,不知道味道還行不?”
“香,鮮。”房冬一邊吃一邊誇,確實她做這個不是正宗的陽春麵,更像是餛飩湯裡下面一樣,紫菜蝦皮香油香菜,清淡鮮香,很爽口。
房冬吃完,楊靈把碗筷收拾下去後告別:“你們爺倆聊吧,我上樓休息了,有什麼想法就和你爸說,別再吞吞吐吐的,多大的事你爸也會支援你的。”
楊靈摁了摁房冬的肩膀後上樓了。
房冬把北京歸來的感受講給吳辰東聽,特別是新東安這種餐飲區的模式,沒想到吳辰東早就知道這樣的經營方式,告訴房冬,省城的萬達百貨就是這麼幹的,只是安平太落後了,人家都這樣做了有幾年了,咱們這兒一家都沒有。
“這就是落後地區的優勢,懂吧,我如果年輕的時候在北京而不是在安平起步,可能到現在還是一個小包工頭。”
房冬為了獲得更詳盡的資訊,這次在新東安廣場專門找了一家生意最不好的店,非常奢侈地點了幾道店內最貴,自己完全吃不掉的菜,就是為了和老闆說幾句話。
老闆沒有架子,很熱情地回答了房冬最想知道的事情,新東安廣場的租店費用是每天每平米9元。
200平米的店,一天1800元,一年就是65萬多。
“咱們這兒肯定不能租到這麼高,我覺得每平米2到3塊還是可行的。”房冬在往回趕的路上已經有了初步設想,兩萬平的頂樓面積,兩千平做為公用過道及輔助面積,四千平做一個大的快餐廳,還有一萬四千平可以採用這種方式出租。
房冬還沒按這種面積分配方式算經濟帳,就被吳辰東否了。
公用面積至少要佔到5000至6000平,甚至更多。
這個無可爭議,商業建築通常的公攤面積要達到三成以上,已成慣例,房冬這種單戶大平米出租的方式可以將這個比例降低一些,但也不會懸殊太大。
因此他建議房冬按實際營業面積一萬五來考慮。
房冬很快得出了結果,把快餐廳壓縮到2000平左右,平用於出租,每平米3元,這樣下來一年就是1400多萬,利潤相當可觀,當然,前提是把店面全租出去。
“怎麼個可觀法,你那個快餐廳一年能拿多少利潤?”
“200萬,應該問題不大。”
“這就掙了錢了?”
“這……還不叫掙錢啊?”房冬不明白,這樣算下來,一年就上千萬的利潤了,怎麼還不掙錢呢?
“你哪來的1000多萬利潤,給我算算?”吳辰東問。
房冬把能收到的租金按7成出租率折算,就這樣減去房租500萬還有500萬利潤。
“錢這麼好掙啊?別人都傻就你聰明是不是?”
“爸,您這是什麼意思?”房冬不明白。
“500萬租金,誰告訴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