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頭雖然大,燉得倒是很爛糊,隨盆贈送的兩把一次性塑膠鋸齒刀可以輕鬆將肉割下來。
“放放,你今天也學著伺候一下人,我和房冬的肉都由你來割。”吳辰東說。
吳放放一反常態地勤快了起來,像模像樣地從骨頭上剔著肉,嘴裡說:“行,我割你倆的肉!”
吳辰東這麼有錢,還就愛喝十多塊錢一瓶的安平二鍋頭,他把瓶蓋開啟後遞給吳放放:“倒酒!”
“行,今天把你倆保證伺候到位,吃完飯給一千塊啊。”吳放放拿來了酒杯。
“伺候你爸還要錢?”吳辰東問。
“你現在把我的經濟來源全卡死了,還好意思給我當爸?”
笑聲過後,吳辰東向房冬瞭解了他的想法。
房冬覺得涮吧接手後不能像以之前那種模式經營,準備面對商圈服務員和追求用餐速度的逛街者推出幾種價位低、速度快的套餐和火鍋面。
價位再低也是火鍋,準備主打的火鍋面還是要比蓋飯這一類的標準高一些,初步設想是按人均二十元到三十元來設計。
套餐小火鍋按人均比火鍋面略高些,一份套餐裡要包含火鍋消費中最常用的菜品,如蔬菜、豆製品、粉等,還有少量肉片,還可以有一些主食,讓顧客點一份套餐就吃飽。
雖然還沒有到計算成本和具體內容這一步,但房冬覺得可行且有利有賺,服務員多為女孩子,對羊肉片的需求量並不高,多一些新鮮的蔬菜更容易吸引她們,這樣消費不會很高,利潤也有。
吳辰東先是贊同了房冬重點抓固定客戶群的想法,但他提到了一個問題,雖然是少數,但也難免會有些顧客不是很在乎消費高低,想痛痛快快地吃一頓火鍋呢?
房冬搬出了張軍那句話,想吃火鍋的人大多都會去火鍋店,小吃城內這兩家涮吧都是高涮臺,一不合適久坐,二不適合交流。
“要我說啊,當初他們搞這麼高的涮臺純粹就是趕時髦、圖好看,就算吃一鍋麵,那麼高的吧凳能比椅子舒服?”吳辰東說出了自己對涮臺的看法。
吳辰東說的是這麼個理,可當初各小吃城的涮吧都是這樣一種做法,房冬在魯南上學時,有一家臺灣的著名火鍋連鎖品牌也是類似這種形式,但人家的買賣很火。
可見,事在人為,裝修的風格和菜品的形式只是外在的,只能對顧客是否決定坐下來消費產生影響,而經營中包括食材品質、味道、衛生、服務等內涵才能決定顧客能否留下來和回頭。
吳辰東舉起一根牛肋骨晃了晃:“這家牛骨的味道不錯吧?但真的比別人家的好多少我看不一定,這就是形式上的不同,別人用盤賣,他用盆,如果滿城的飯店都用盆時,他也就沒這個優勢了。”
吳辰東對房冬說,現在所有小吃城的涮吧都是高涮臺,何不考慮咱們給他來個低的?坐著也舒服,他可能思想有點老,一直就對這種高涮臺不感冒。
他還對房冬說,這種高臺加吧凳源於酒吧,但儘管如此,如果在酒吧做一下統計的話,在座位上喝醉的人肯定比在吧檯喝醉的人數多得多。
“用酒吧喝酒的輔助設施來吃火鍋,本來就是瞎扯淡!”吳辰東給出了他的結論。
房冬不完全認同吳辰東的說法,但一下也提不出什麼異議來,高涮臺的針對顧客就是年輕人,這裡面有代溝。
但不如坐椅子舒服是肯定的,而且就頂峰涮吧目前的情況來看,這個封閉的涮臺圍起的這一部份,也就是常素芳那個工作空間,面積過大,對於小吃城這樣面積極度緊張的地方來說,實在是一種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