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他們都生在東漢王朝,從小秉承忠君愛國的理念,以往對董拙的態度,一直都是國賊!
可此時忽然發現,自己竟然要去投靠國賊,這如何能夠接受呢?
做人有時候還是需要一些自欺欺人的。
逃避雖然可恥,但有用!
但荀攸這番話,卻將眾人身上所有的遮羞布都扯去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他赤裸裸的告訴眾人,不要找任何理由,不要找任何藉口,你們就是去投靠董拙的!
不是為了匡扶朝廷,不是為了天下正義,就是為了自己的榮華富貴,就是為了不被董拙日後清算!
這種血淋淋的撕開所有偽裝,赤裸裸面對自身醜陋人性的勇氣,不是誰都有的。
一時間,任由這些人都是才智之士,也覺得臉上發燒,羞澀難耐,甚至心中還對荀攸生出一絲怨恨來。
荀爽目光在眾人身上一掃,對他們想什麼自然是洞若觀火,不由輕嘆一聲。
其實他知道,荀攸這話是好意。
他是希望透過這段話,讓大家正視自己的內心,用正確的態度去面對董拙。
大家可以自欺欺人,但現實卻不會跟著欺騙他們。
馬上就要進入長安城了,他們馬上就要直接面對董拙了。
如果他們還抱著這種自欺欺人的想法,那很難說董拙會有什麼手段對付他們。
根據荀彧傳來的書信,董拙行事比之在洛陽時雖然有了改觀,但依然不是什麼良善之人。
霸道自負,手段狠辣,順我者昌,逆我者亡!
這些學子若是不能在見董拙前端正態度,那就算不會丟掉性命,只怕也會落個閒置冷落,長期得不到使用的結果。
若是如此的話,那來洛陽的意義何在?
人啊,還是要坦誠些。
既然做出了選擇,就別太矯情了。
不然只能是害人害己!
只是荀攸雖是一番好意,但到底還是太過年輕,未經歷練,做事太過直接,有欠考慮。
這番話只怕是難以起到應有的作用,反而可能為荀攸日後種下禍根。
荀爽想了想,還是說道:“王朝興替,家國存亡,這本是尋常事。
神州萬國,浩浩湯湯,但其中可有恆古不滅之朝廷乎?
便是威震神州的中央五大天朝,萬年前不也是黃土一杯嗎?
所以汝等無需為投靠新主而感覺羞愧。
東漢失鼎,諸侯共逐之。
董太師能在諸侯中脫穎而出,便是天命所歸。
汝等前去投靠,乃是順應時勢而已,何愧之有?”
這番話無疑就說的眾人很舒服了,為他們投靠董拙找到了足夠的心理藉口。
於是眾學子心悅誠服,一起對荀爽拜道:“多謝老師指點,學生受益匪淺!”
喜歡我有一個三國分身請大家收藏:()我有一個三國分身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