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他也確實拿不出更有利的證據來。
畢竟袁隗也非泛泛之輩,他做事謹慎,與太平道一切協議,都是停留在口頭上,沒有留下絲毫物證。
不過董拙本來也沒準備依靠證據抓人,因為這件事的關鍵,並不在證據上面!
董拙冷笑一聲,一雙虎目充滿殺機的盯在楊彪身上,沉聲說道:“楊太尉的意思是,本相冤枉袁隗了?”
“太師自然明察秋毫,但反賊奸詐,未嘗不能矇蔽太師,袁司徒畢竟不是普通人,乃是士族領袖,名望著於海內,還望太師能夠詳查,還司徒以清白。”楊彪沉聲道。
“呵呵呵!”
董拙冷笑數聲,臉上殺機忽然隱去,虎目宛如深不可測的深潭,閃爍著不可測度的幽光,澹澹問道:“若是本相不想還袁隗清白呢?若是本相一定要殺他呢?楊太尉,你會如何?”
“若太師堅持如此,則朝中法度不存,老臣作為太尉,不能維持朝廷法度,職責有虧,請陛下允許老臣乞骸骨,告老還鄉!”楊彪默然片刻,忽然將手中笏板放在地上,然後對著劉協拜了三拜,神情悲壯道。
看到楊彪這幅樣子,其他文武百官也心生兔死狐悲之感,於是斷斷續續開始有人出列,跟著楊彪跪在身後。
開始人數還略少,但很快便有越來越多的人跟著跪下,最後甚至達到了朝中官員數量的三分之二以上。
“臣等作為朝中大臣,不能維持朝廷法度,職責有虧,請陛下准許臣等告老還鄉!”所有跪地官員齊聲說道。
百官請辭!
這才是楊彪的殺手鐧!
也是他唯一能夠威脅董拙的地方。
說來從董卓入京,到此時也有一年多了。
楊彪與董卓同處朝堂之上,也算知之甚深。
所以他知道董卓並非無智之人。
若真是無智之人,也不可能從普通的寒門子弟,一步步成為太師。
董卓會打壓劉協的威望,會針對性的殺掉某個大臣。
但他不會殺掉所有朝臣,甚至不會讓這些朝臣離開朝廷。
因為這些朝臣都是來自東漢各大世家的嫡系成員,只要他們還在朝中一日,便可以讓那個世家恭奉朝廷。
而透過那個世家,又可以影響那個地區,進而影響整個天下。
何為朝廷大義?
便是天下各地的世家,都恭奉朝廷,如此朝廷才是大義。
若是世家不認,那這朝廷也就狗屁不是了。
所以董卓是不會讓百官離朝的,甚至不惜為此做出妥協。
這就是朝中會出現這個以楊彪和袁隗為首的朝臣集團的原因。
當楊彪知道董卓抓了袁隗後,他就很清楚。
袁隗是否真的行刺了董卓並不重要。
董卓是否能夠拿出袁隗行刺的確鑿證據也不重要。
能夠救出袁隗的關鍵,在於能不能讓群臣以為,這是董卓要對朝臣集團動手的訊號。
只有讓群臣認定,董卓這是要對朝臣集團動手,朝臣們才會在兔死狐悲之下,以集體辭官來威脅。
而那時董卓不願看到手中的朝廷大義失去價值,才可能會選擇退步,放袁隗一條生路。
所以,楊彪今日才會在大慶殿中公然質問董卓,一步步引導局勢,最終制造出這場百官請辭的大戲!
龍椅上,
從董拙開始說話,便一直扮演透明人的劉協此時更加手足無措了。
他用帶著哭腔的聲音道:“各,各位,各位臣工,楊太尉,你們這是幹什麼,你們這是要棄朕而去嗎?朕離不開你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