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僅是陳家族長,更是陳放的父親,陳到的叔父。
而且在陳放和陳到的成長過程中,他都起到了極大的正面作用。
所以正常情況下,他的地位是根本無法撼動的。
但陳家目前的情況,顯然不屬於是正常情況。
因為陳家出了一個陳放。
陳遠的權勢,主要集中在陳家的原有產業中。
這是陳遠多年擔任族長,逐漸積累出來的勢力範圍。
但因為陳放的出現,陳家已經走上了擴張的快車道。
而在新擴張的版圖中,陳遠的影響力,可就真不一定比得上陳放和陳到。
這就像是一家集團公司,有三個股東。
大股東坐鎮中樞,派兩個小股東去開闢新業務。
那在開闢出來的新業務中,到底是大股東的影響力大,還是小股東的影響力大?
當然是小股東嘛。
縣官不如現管,遠在天邊的董事長,哪裡比得上直屬經理的威信?
如果開闢出來的新業務規模資產有限還好說。
董事長可以利用集團的規模優勢,逐漸吸收消化新業務,淡化小股東的影響力。
但若開闢出來的新業務規模資產極大,甚至超過了集團原有規模怎麼辦?
那就很可能出現太阿倒持,反客為主的局面了。
陳家此時就是這種局面。
因為陳家急速擴張,新增版圖的力量,已經遠遠超出了陳家固有勢力的力量。
而這些力量基本都掌握在陳放和陳到手中。
這就陳遠並不能對他們形成壓倒性的優勢。
不過若只是這樣,其實也還好辦。
陳遠到底掌握著陳家的基本盤,勢力根深蒂固。
而陳放和陳到手中掌握的力量,看似龐大,但卻是以陳家原有勢力為核心的。
所以陳遠只要掌握好陳放和陳到之間的平衡,讓他們彼此制衡,依然能夠穩坐釣魚臺,控制陳家局勢。
但陳家的情況,卻遠沒有這麼簡單。
陳放還有兩個優勢。
其一,陳放和陳遠是親父子關係,而且陳放是陳遠唯一的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