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實,陸玄青也就為人激進自傲人品欠缺些,沒到人渣的地步。”不怎麼說話的趙信難得發表了觀點。
徐朝辭自覺說過了,拱拱手道:“好嘛,好嘛。我嘴欠,別放在心上。就當我醉鬼胡言亂語,諸位兄臺多擔待擔待。”
幾人都知道徐朝辭的脾性,大部分時候是嘴欠有口無心,自然也不會記在心裡。
會試出了結果。
榜上有名的幾位成了達官貴族爭相邀請的物件,百十來名開外的不提,前五十的一夥人裡面就佔了四個,尤其是顧長寧會元的名頭那是響當當。
過幾日就要殿試,除了必要的宴請,其他宴請顧長寧都以準備殿試為由誠懇謝邀。讓一些想攀附他的人吃了閉門羹,也流出一些會元郎脾性不好的傳言。
幾日的功夫,眨眼就過。
殿試這日陽光普照,萬裡晴空。就像考生們的心情,忐忑又興奮。成敗在此一舉。或一飛沖天,再不濟混了同進士也算光耀門楣。
殿試僅考時務策一道,題目一般涉及治國民生吏治等時政問題。時長為一日,砍頭去尾實打實大概是三個時辰。
期間不能離開考場,也不能吃飯喝水甚至如廁。艱難程度比以往的府試會試都要難上好多,人有三急啊,一天,得多能忍。
好不容易考完,徐朝辭臉都綠了,憋的。其他幾人臉色也沒好看到哪裡去,散場之後顧不得和任何人寒暄,直奔茅廁!
偏偏茅廁生意還賊好,排長隊。
解決完人生大事,幾人相視而笑,個個開懷。
誰會想到最後的殿試比之前的會試府試更加狼狽,一不留神,那就哈哈哈了。得虧都沒出什麼大問題,算是安然度過。
二十五日就會出殿試結果,這期間又是新一輪的宴請邀約。
趙信周文輔徐朝辭都不擅長應付此類宴會,顧長寧勉勉強強,好在有個溫修遠和賀興盛,倆人左右逢源帶著他們這幫子混跡。
放榜那日,也是一個大好晴天。
大殿內唱名官員依次將定好的名次唱出,這是殿試之後最重要的儀式,標誌著新科進士正式獲得功名。
之後就是放榜,所謂金榜題名的金榜就是指的此榜,張貼於皇城門外公示天下。
不出意外的意外出在陛下欽點的一甲。
一甲是靖和帝在大殿上親自宣佈的,前三名的文采其實都差不多,主要看誰的文風論點甚至是字型更得主考官的賞識。
靖和帝其實很喜歡顧長寧的論點,深得他心,當看到顧長寧那一張臉之後,默默把名次給調整了一下。
下頭跪著聽宣的顧長寧大概做夢也想不到,他和狀元失之交臂居然因為他的那張臉。古往今來,一甲探花容貌最優。
一甲三人,一個方正,一個英武,就屬顧長寧長得出挑溫文爾雅。靖和帝看臉定了名次,當然一甲也都是真才實學,不相上下。
若是知道真相,顧長寧大概得回家抱著夫郎哭一哭。寒窗苦讀為哪般,金榜題名狀元及第啊,就特麼敗在一張臉上,換誰誰不嘔。
當然,這前提是他知道內幕。不過靖和帝也不會拉著他嘮嗑說這事啊。
所以得了探花顧長寧也是相當滿意地叩頭謝恩,好歹一甲榜上有名,打馬遊街有他一份,回家對年年也能有個交代了。銀子,沒白花。
顧長寧什麼都不知道,靖和帝卻有些心虛。後頭授官按常理一甲三人是要入翰林為官,當顧長寧提出想要外放到地方為百姓做實事,他應了,甚至還給尋了個好去處。
雲河府通判到了致仕年紀,官位空缺,剛好離顧長寧的戶籍地淮安府也不遠,且雲河府是個經濟相當不錯的州府。
榜眼探花入翰林一般都是正七品翰林編修,雲河通判雖是外放官員官階卻是正六品,而入翰林修撰的狀元官階是從六品。
一時間又盛傳此屆探花甚得君心,探花之資破格外放還是個繁茂縣府的通判官階比狀元都要高。
天知道單純是靖和帝小小的彌補,倒讓顧長寧落在了風口浪尖,上京達官貴人的橄欖枝撿都來不及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