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構思非常難的一章,有的時候加班時間不夠,有的時候不是不想寫,也不是沒時間,靈感的缺失是主要原因,所有四卷寫作提綱已經擬好,但是真到每一章落筆時,這個潤色刻畫的過程反而要前後呼應,合理生動)
在地下一族作家,米基爾·柏金所寫的古籍《靈火之源》中有這樣一段話,長生族高等文明幫助地下一族創造了靈火之源、使得部分地下一族生命擁有了靈火形態,後靈火之源被不明飛船文明奪走,從此地下一族重新回到了初級物質文明階段,而擁有靈火形態的氣態能量生命體經過漫長歲月也相繼逝去。
故事還要從2000年前的一個叫原麗星的美麗星球說起,此時這顆位於銀河系獵戶支臂,距離太陽系120光年,距離歌利亞文明的半人馬座a星系118光年,即從太陽系向獵戶支臂,外延伸的懸臂星系中,二元星系中的這顆原麗星上,水路兩棲生物群包括直立蛙頭人、多足蛙頭人、帶翼蛙頭人、人身蛇尾蛙頭人、直立魚頭人)已經發展出了初級工業文明,有別於人類文明的是,這裡的兩棲智慧生物並不需要服裝和住房,因為他們可以在水中棲息,但是基於發展文明的需要,他們還是開發出了相應的日常用品和水上交通工具和近岸工廠、學校等工業設施,同時利用煤炭和近岸金屬礦開發了一些蒸汽動力工具,裝置和抵禦大型動物的護甲等。
正當原麗星的蛙人族兩棲生物群開始進化演變,要向陸地進軍時,一場持續數年的大洪水沖垮了所有近岸兩棲文明建造的建築和工業設施,而之後,在大洪水退去後,當兩棲蛙人族想重建初級工業文明時,持續時間更長的超級乾旱接踵而來。地面溫度急劇升高,海水和河流不斷蒸發,在第2年時整個內陸河流全部乾涸,海平面下降了將近5米,這些水分蒸發都去了哪裡了呢,答案,是原麗星的兩極,不同於地球的大面積海洋,整個原麗星海洋麵積佔比只有5,而且基本是深度在200米內的淺海,同時這僅有的5赤道海洋帶,還被分割成了數段。
當高溫持續到第五年時,兩極的環形雪山越來越高,而赤道附近的海水減少了60,原因之一是原麗星距離所在的雙恆星系215週期,每隔215年,其所在的雙恆星系自旋雙恆星中的一顆會距離原麗星達到最近距離,並且會持續15年之久,另一個原因是,南北兩極的環形雪山之前是各有一段地質斷裂帶,但隨著雙恆星的引力作用,原麗星自轉減慢了15以上,這導致環形雪山的地址斷裂帶因為地質作用閉合。從赤道蒸發來的水分只進不出,所以進一步加劇了海水蒸發速度。
此時的兩棲蛙人族長老們,經過商議,決定在即將乾涸的海底開挖通往兩側的平行地下通道群,整個通道群基本成平行,環繞整個赤道附近的海洋地質帶。因為原麗星海洋麵積小,山區和丘陵、高原地帶多,所以地下挖掘基本不用擔心滲水的問題。整個挖掘進行到第5個月時,規模巨大,平行互通的地下通道群第一階段完成。內部的儲水洞穴和蛙人居住區整齊規劃有序,接著第二階段地下通道群開始挖掘,是向下平行於淺層地下通道群的第二層。到第8年時,整個地下通道群向南北兩側擴張,同時向下挖掘了更深的第三層和第四層,通道群。
到第9年時,整個原麗星的海水完全乾涸。而此時蛙人已經在地下儲存了足夠多的海水,並且開始研究地下工業文明方案。
到第15年時,蛙人兩棲生物群在部分空間甚至挖掘了第9層通道群,深度達到了驚人的1500米深度。而透過連線煤礦區和金屬礦區的淺層通道群,蛙人透過特有的探出金屬排熱管,將冶金反應爐中的蒸汽排到地上,同時地下工業品生產工廠、日用品生產工廠、通道網軌道、軌道通行車、蒸汽動力升降裝置、氧氣迴圈交換系統網路也逐步完善,而規模更加宏大的地下城市也在計劃建造中。
藉助於特有的地下施工經驗,有一些地下蛙人族開始開發地熱能和向下探尋地底世界的秘密。
喜歡遠古的崛起請大家收藏:()遠古的崛起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