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眼前神情淡然的冷漠少年,厲若海心中感慨萬千。
“二弟不但在功力上遠超自己,還能僅僅憑藉最普通的《基礎內功》自創出如此高明的內功心法,實在是驚才絕豔的天縱之才。”
他這個外人眼中的武學天才在自家這個弟弟面前委實有些言過其實。想到這裡,剛剛因為築基成功而升起的一絲自傲之意旋即泯滅。
又想到如此人傑竟然因為天生「陰陽雙瞳」,自小便被視作不詳之人,為父親和莊裡上下所忌諱、恐懼以及排斥、厭惡,二孃又早死,兼為庶出,備受冷眼,這些年卻是苦了二弟。
想到這不由有些黯然地搖了搖頭。
父親,您真的錯了!
與此同時,厲煌天也在看著眼前的少年郎,看著他努力地板起小臉裝作成熟穩重的小大人樣子,眼中不由閃過一絲古怪的笑意。
誰能想到,未來瀟灑不羈、縱橫天下的「邪靈」厲若海小時候卻是這麼一副敦厚木訥的模樣?也是有趣的緊。
低頭看著兀自氣鼓鼓的小丫頭,好笑地摸了摸她的小腦袋。心中暗自感慨,別看他適才語氣淡然,實則內心中卻並非表現出來的那般波瀾不興。
要知道,此方世界武道昌盛,一般孩童五歲即練氣,待到氣盈周天,疏通經脈形成內迴圈後便可開始築基,從而真正踏上武道之路。
值得一提的是,內迴圈又分為七七四十九路小迴圈和九九八十一路大迴圈。
相較於小迴圈,大迴圈的通脈難度不可同日而語,所耗費的資源、心力百倍於前者,對於自身資質的要求更是苛刻之極。
神州大地武者無數,但築基時得成大迴圈者少之又少,不說是鳳毛麟角,也可稱萬里挑一。
不過,但凡在練氣境時能通脈而成大迴圈者,之後無一不成長為當世人傑!
毋庸置疑,厲若海便是如此,所以直到他十二歲時方才築基成功,耗時雖久,卻一朝魚躍龍門,未來必然海闊天空。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所謂築基,對於武者來說便是築下武道之基,萬丈高樓平地起,這根基自然是越深厚越好。
築基共分三步:
其一曰「煉氣」,即吸納天地靈氣,產生氣感,然後提煉出第一縷精純內息,種下武道之種,此為武道初始。
其二曰「通脈」,即打通周身十二正經與奇經八脈,形成內迴圈,從而令勁氣貫通周身,生生不息。且大迴圈者無論經脈韌性還是寬度都遠超小迴圈者,故也有‘大小迴圈天地分’之說。
其三則最為關鍵——
名曰「開竅」,即以氣為指,點開周身竅穴,用於勾連人體周天脈絡,上開星門,下闢紫府,內孕陰陽兩氣,外通天地二橋,貯藏周身盈盈內勁於方寸之間。
故此開竅越多,未來的潛力便越大。別的不說,同等境界下,開竅多者內力必然更加深厚,亦愈加精純,戰力自然水漲船高。
據厲若海替他從莊子裡的藏書閣內拿出來的雜記中,厲煌天瞭解到,有史以來,有記載的開竅極限之數為三百六十整。其人無一不是世間絕頂人物,封聖做祖,武破蒼穹,成就天下至強之位。
就當世來說,高坐雲端、俯瞰天下的五位天人至聖——少林達摩、武當張三丰、殺神白起、儒聖荀子、無上宗師令東來,傳說中莫不如是,皆為開竅三百六十之數,為世人所羨慕敬仰。
正是因為有他們的坐鎮,才奠定了天下五大聖地——少林寺、武當派、神策府、小聖賢莊、東海蓬萊島人人敬畏的超然地位。
如今厲若海不但通脈大迴圈,還點開了足足三百五十二個竅穴,雖然比起上述幾位蓋世天驕來略遜一籌,但也是臻臨絕頂的無雙天資,厲煌天又怎麼可能真的無動於衷?
這也就難怪厲樊山會喝得酩酊大醉了,實在是厲若海的未來無可限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