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現在的能力自然也無法克服這些東西,但卻足夠給石墨一些啟發,讓根據環境打造出短期內適合自己使用的裝置。
畢竟是自己打造的東西,拼接起來自然快速。
很快,一個小翻斗車的東西出現在眼前。
翻斗車並不算大,和尋常工業礦車差不多,但與眾不同的地方在於,在翻斗車裡面附加了幾個採礦鑽頭,還有兩個探頭一樣的伸縮臂。
做工並不美觀,甚至有些簡陋。
但效果,卻絕對強悍。
工作流程很簡單,礦洞裡面鋪設連結起來的軌道,讓翻斗車進入,它將會自主鑿山開石,並且由探頭分揀其中礦材含量最多的礦石,丟入翻斗車之中,當裝滿之後將會自動返回。
當然,礦洞本身就極其複雜,這輛自動採礦裝置,同樣有短時間內難以解決的問題。
第一點:礦洞構造和開採路線,需要專業人士規劃。畢竟礦洞裡面的情況難以預料,並不是這臺機器能夠自動把控的。
第二點:採礦裝置能源是透過地下軌道聯通,但一邊開採一邊鋪設軌道將會變的更加困難,耗時耗力。
第三點:一旦礦洞出現坍塌或緊急情況,裝置無任何應急措施。
第四點:採礦裝置的觸手雖然加裝了陣紋力量,以及物質感知裝置,但還是難以避免浪費大量材料,甚至可能分辨功能會有影響。
每一條礦洞,所需要的知識是無窮無盡的,而且在礦洞裡面遭遇的情況也沒人能夠說得清楚,其中有毒物質、特殊氣體、廢水廢渣……等等都是問題。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對於第一點,暫時無解,雖然網上能夠查到很多知識,但石墨顯然不可能全部學會。但好在,他這套裝置只是緊急設僅只是使用一段時間就會放棄。
劉鴻才出手,到時候礦材肯定會受到限制,只要石墨撐過去,自然就不需要自己繼續開採,也不用多長遠的規劃。
石記招牌打出去,大把專業礦材公司任自己挑選,他沒必要摻和。
第二點:暫時無解,最好的辦法就是不設立軌道,但能源問題就是最大的難題,雖然有陣紋幫助,但不可能憑空出現能源,而且被人看到必然驚世駭俗。
所以,石墨想了一個折中的辦法。
他在採礦裝置上增加重力感知裝置,然後在裝置裡面增加了幾段軌道,礦車不滿,前面無路,將會由觸手拿出自動鋪設,完全可以無人力操作。
第三點:暫時無解,不過開採不深,只要暫時救急,倒也不怕。而且裝置浪費了對石墨沒太大的損失。
第四點:可以解決,但需要更多的研究,與其如此,不如直接採用人力分揀,到時候裝置運輸出來的礦材,一幫工人會負責進行分揀和運輸。
說白了,這是一個有著很多問題的採礦裝置。
但即使如此,石墨的想法和技術,也絕對超越了現階段太多,雖然不可能普及使用,但卻絕對有借鑑價值。
其實按照石墨的想法,是打造一個多功能全自動的開採專家,甚至利用程式設計方式,將大量採礦專業技術匯入進去,路線規劃以及礦洞安全都能夠被裝置掌控,並且憑藉煉器的無堅不摧,即使是礦洞坍塌也能夠衝出來。
但事實上,現在的石墨還沒這種能力。
因素有很多,最大的一個就是能源問題,石墨暫時還沒有解決辦法。
當然,這個裝置未來肯定會成為石墨的規劃之一,他將會不斷完善,並且將其變得越發完美。
雖然只是短時間使用的裝置,但石墨也將其定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