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姜坐在書案前,指尖輕輕摩挲著茶盞,心思卻飄向遠方。她的身旁,年僅十三歲的李燼正伏案而坐,認真研讀兵書。弟弟的臉龐仍帶著幾分少年的稚嫩,但眼中卻有著與年齡不符的沉穩。
“長安的訊息如何?”她抬眸望向崔雲舟。
崔雲舟站在窗前,望著外頭漸漸沉入黑暗的街道,語氣低沉:“安祿山的軍隊已經出潼關了。”
裴姜手中的茶盞微微一頓。
潼關,乃長安東面的屏障,一旦失守,長安便再無險可守。
“訊息屬實?”
“軍中傳來的戰報,太原都督府的人已經收到,甚至開始調派軍隊,但朝廷上下依舊混亂。”崔雲舟回頭看向她,“太原不會永遠安穩,我們必須盡快做決斷。”
裴姜沉思片刻,緩緩道:“太原軍權掌握在朝廷手裡,即便此刻城中戒備森嚴,真正忠於朝廷的又有幾人?若安祿山的兵鋒直指太原,這裡的將領怕是也會觀望。”
“你是說……策反?”崔雲舟若有所思。
“我們不能明著動手,但可以暗中滲透。”裴姜輕輕合上書卷,目光如水般沉靜,“此刻的太原軍中有不少邊軍舊將,其中有許多人家眷都在長安,若能讓他們明白安祿山的威脅,便可趁機收攏。”
崔雲舟點頭,隨即又道:“但太原始終是聖人的地盤,我們遲早會引起注意。哪怕能拉攏部分軍隊,也不足以與真正的權臣對抗。”
“所以我們不能停留太久。”裴姜看向窗外,眼神透著果斷,“荊襄才是我們真正的立足之地。”
——太原只是暫時的藏身之地,他們真正的棋局,才剛剛開始。
........
入冬時分,裴姜與崔雲舟一行人悄然離開太原,一路向南。
薛眴父子也正式加入了擁護李燼的隊伍之中,局勢動蕩,一行人卻滿懷激動的心情。
他們並未大張旗鼓,而是化整為零,以商隊的名義分批出發,帶著用現銀兌換的大批飛錢、珍貴的藥材、糧食,以及數十名精銳護衛,一路南下,直奔荊襄。
荊州,長江北岸的重鎮,素有“南北咽喉”之稱。這裡不僅是軍事要地,也是商貿繁榮之地,商賈雲集,富庶無比。
此刻的荊襄雖未直接捲入戰火,但唐軍、地方節度使、地方豪族之間的關系錯綜複雜,暗潮湧動。
未到荊州,裴姜便讓希羅和薛眴父子先行一步,以商賈身份置辦産業,在城中開設錢莊與藥鋪,一方面擴大財力,一方面暗中聯絡地方士紳與軍中將領。
與此同時,崔雲舟也打算借機接觸那些被朝廷遺棄的舊部,尤其是流亡至此的將領與兵士。
荊襄地區地處長江流域,糧食、藥材、布匹、鐵器等物資流通極為關鍵。
裴姜利用商隊的名義,大量收購糧食和武器,囤積軍資,同時在長江沿岸設立船隊,掌控水運。
這不僅讓她的商隊迅速崛起,也使得她在地方士紳中擁有了話語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