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宋綺年的追問下,她才知道,林驚晝還有個妹妹,在重慶。妹妹是個唐氏兒,沒辦法一個人生活。
林驚晝跟她說,想多賺啥錢,這樣家裡的負擔也能輕一點。
那一回,宋綺年心情挺複雜的,她從小沒有為現實問題發過愁,想做什麼,家裡都會支援。她一拍腦門辦音樂節,做廠牌,都有家裡兜底。
宋綺年深吸一口氣,她覺得很抱歉,因為蜚聲唱片沒有給林驚晝提供更多的助力。而且這一年,是網路歌曲走上舞臺的一年,大量的,擁有著強記憶點的網路歌曲,成為彩鈴下載的榜首歌曲。
同時網際網路興起,p3的普及給傳統唱片行業帶來巨大的沖擊,盜版音源隨手可得,音樂人的利益被瘋狂侵犯,實體唱片銷量斷崖式下降。
這對於那些還沒掙紮出頭的歌手來說,幾乎是毀滅性的打擊。
這讓宋綺年感到厭煩,她是被港臺音樂滋養長大的一代,因為父親的影響,也聽了很多優秀的外文歌曲。而現在,只需要一個萬能和絃,寫一段能夠洗腦的副歌,就可以成為一首傳遍街頭巷尾的神曲。市場也不在乎歌曲製作是否精良,詞曲是否精緻,他們需要的是熱度,傳唱度。
宋綺年很清楚,這樣的後果就是劣幣驅逐良幣。但她就算是唱片公司的老闆,也無力改變這個趨勢。
那幾年林驚晝過得不容易,他不得不去接更多的商演來彌補版權收益上的空缺。
但他寫歌卻對自己更加嚴格,林驚晝從未說過,但是宋綺年能夠明白他的堅持。
優秀的作品總能被人發現,但林驚晝真的等得太久了。
宋綺年望著臺上的年輕人,突然嘆了口氣,說:“其實你比我更適合做老闆,我沒有讓林像他那樣,看起來這麼自由。”
張裕舒看她一眼,毫不留情地評價道:“因為你太內耗了,我猜你這兩天又是想到林,所以開始瘋狂內耗反省。”
宋綺年完全被他看穿,她有點無奈地講:“我也知道啊,但哪兒那麼容易改變呢?”
張裕舒又看了看臺上的人,頗有點無奈地表示贊同:“也是。”
他倆一起看完了林驚晝的演出,然後張裕舒接了個電話,被姜苑喊去救急了。
宋綺年就在原地站著,隔了一會兒,她就看到林驚晝走了過來。
林驚晝笑著沖她揮手,然後東望望,西望望,有點奇怪地問:“張裕舒呢?剛剛在臺上還看到他跟你在一起。”
“他去幫忙了。”宋綺年說。
“那我們去喝橙汁吧。”林驚晝指了指旁邊的攤位,“這是張總拉的贊助。”
這個免費的飲料攤位是蔣圖南出的錢,提供檸檬水和橙汁,旁邊還放了很多露營椅給大家休息。
他倆拿了橙汁坐下來,林驚晝很高興地說:“昨天我問他了,你說得沒錯,他跟我說了節目的事。”
剛剛演出的餘韻還在,林驚晝看起來像一朵輕快的雲。
宋綺年很欣慰地講:“溝通最重要啦。”
“但他只說了一半。”林驚晝敲敲手裡的杯子壁,把吸管咬得扁扁的。
宋綺年看著他笑:“反正時間也還有很多啊。”
林驚晝點點頭,輕聲說:“也是,我都跟他簽賣身契了。”
說這句話的時候,下一個演出的樂隊上場了,孩子們都很熱情,掌聲和歡呼聲噼裡啪啦落下。
這個樂隊宋綺年認識,她還沒出國的時候就聽過他們的歌,歌很好聽,只是一直不火,網易雲評論都只有十幾條。某一年巡演因為票房太差開不起來,最後砍剩三站,朋友中有人去看了北京場,回來發朋友圈說他們真的很好。
可惜樂隊走不下去了。
但現在的蜚聲唱片給了他們被看見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