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道友,我稷下學宮之所以將修士分成這麼多個山峰,也是因為不同系的修士互相學習其他方向,對凝結金丹毫無幫助,反而還會有明顯拖累。”
“事實上,四百六十餘年前,在當時持理學宮的真人倡導之下,我稷下學宮也曾大力發展過各個系別的融合與發展。”
“但是,在這樣的風氣之下,此後一百二十年間,我稷下學宮再未出過一名金丹修士,甚至成功突破到築基後期的修士都少之又少。”
“發現不對的其他真人當即改旗易張,將稷下學宮再次恢復到了更早之前的樣子,如此,我學宮方在三百年前再次有了新晉的金丹真人!”
......
對於何晨這個無門無派而且天賦驚人的修士,稷下學宮明顯更為重視。
在何晨選擇兌換的術法明顯不合適的情況下,稷下學宮的修士不僅做出了提醒,而且還認真仔細地告知了之所以不建議如此的原因,甚至將稷下學宮曾經走錯的道路,都真切地講述了出來。
在一個個有理有據,確實明瞭的證據之下,何晨對於為何不能,以及強行學習的危害,都切切實實地聽了個清楚。
若想突破金丹,當下而言,真的只有專注一途。
“何道友,不妨再選一下術法,這目錄之中的水系術法同樣不少,亦或者當下不能決斷,過些日子,哪怕過幾年再選擇也不妨。”
修士話語情真意切,教誨循循。
“那,我暫先不選吧。”
原本選定術法的何晨,聽著稷下學宮修士的話語,皺著眉頭,滿眼迷茫。
離開知會院,回到院落中,坐在書桌前的何晨望著天邊浮雲,心中滿滿皆是茫然。
“專注一道,方能修成金丹。”
“專心感悟水之一道,方是結丹坦途。”
“過往修士分心過多方向,終究蹉跎一生不入金丹門庭。”
這些切實印證的話語,在他心中不斷迴響。
但是,在何晨的心中的另一個方向,卻有另外一個他自己的念頭,硬生生地矗立著:
“修仙該是感悟天地之理,探究萬物根源!”
仙道修行,不就是鑽研天地之理以加深對世間萬物的認知麼?
修士身處天地之間,體察萬物奧妙,不該是心之所動,便是感悟所在嗎?
為何築基到金丹,卻一定要將自身收窄?
難道體察天地,就非得先深入一方,然後再廣袤?
可是,按照何晨的瞭解,金丹之上的元嬰,卻也同樣專注在了一個方向,仍然還是精深也。
但是,仙人所學,不應該是廣袤無垠,涵蓋世間的麼?
還是說,修仙的廣袤,必須要元嬰之後,方能鑽研,而在此之前,都是打基礎專注於一的過程?
觀念的衝突,讓何晨的心中充斥著滿滿的困惑,乃至於,對當下修行之路都產生了疑問。
在這個過程之中,何晨往回思索,發現,並非只有元嬰金丹乃是專注一道而成,當前他所處的築基境界,也分明是專注於一道的結果。
鑽研某一感悟有得,便是築基;
專注某一感悟圓滿,便是金丹;
專注某一感悟再有圓滿之外的突破,便成元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