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我是不敢把你怎麼樣,可你也不看看你身處何方,你往外看看,附近是不是多了很多人?”王倫端起小酒杯呡了一口。
張通古往窗外一瞧,確實不少人正虎視眈眈的盯著他的窗戶,“他們是什麼人?”
“自從你宣佈自己是詔諭江南使,你就被人盯上了,你也不想想,本來我國就抗金情緒高漲,你再這麼一激,他們恨不得吃你的肉喝你的血,到時不單是你,我也跑不了,我倆不能同年同月同日生,那就同年同月同日死吧,來,乾杯!”
說完,王倫就一飲而盡,起身要走。
“等一等,”張通古攔下了王倫,“有話好好說,來,繼續喝酒。”
張通古自然知道來南宋很危險,而王倫這麼一誇張,他當時就信了,外面有刺客要拿他的人頭。
最後,張通古同意江南改“宋”,詔諭改“國書”,只不過是文字遊戲,但是流程不能變,還是得趙構來領。
趙構心想算了,借坡下驢吧,可朝中還是不少人反對,秦檜也不敢擔這個責,提出由自己代領。
但秦檜以什麼理由代替趙構呢?張通古是使節,正兒八經代表金國皇帝,你秦檜只是宰相,皇帝在這裡沒走,你憑什麼代替?
後來有人靈機一動,找到了論語裡的一段話:“高宗諒陰,三年不言。”說的是殷高宗武丁守孝三年期間,不過問政事。
而趙佶死了不到三年,趙構有理由不參與宋金之間的儀式。
秦檜一拍大腿,“妙啊,就這麼辦!”
於是王倫又去和張通古討價還價,張通古是學過論語的,又被王倫一陣忽悠,最後又妥協了,同意秦檜代替趙構領受國書。
十二月二十七日,快過年了,張通古選在這一天讓秦檜來接收國書,這並非一個黃道吉日,卻是衝煞的日子。
雖然張通古妥協了很多,但也有自己的堅持,他堅持按相應的儀仗來進行宣詔儀式,具體就是要有百官迎送。
這是一個屈辱的日子,很多官員不願出席,但秦檜有辦法,他讓下級官員都套上六品以上的朝服,假冒高階官員濫竽充數。
當天早晨,秦檜率宰執大臣來到張通古的使館,代替趙構跪著接受了金國的國書,然後畢恭畢敬放進了代表高規格的車駕“玉輅音路)”用寶玉裝飾的馬車)中,由百官護送迎回朝廷,完成了宋金第一次和議的所有官方流程。
這次達成的和議條款分別是:南宋向金國稱臣,每年繳納歲幣白銀、絹各二十五萬兩、匹,金國還回趙佶的棺槨和趙構的母親韋太后,金國把原偽齊佔領的河南之地還給南宋。
這個協議基本上是按照南宋的要求籤訂的,王倫一個街頭混混,不費一兵一卒,憑著自己的勇氣和口才,完成了宋金之間多年達不成的和平局面,可謂古往今來的最傑出外交家之一。
事後,趙構重賞了張通古,張通古完成了使命,就要北返。
韓世忠得到訊息,非常不爽,要在張通古回家途中進行伏擊,破壞和議。
不料這個訊息被淮東轉運副使胡紡得知,馬上報告了朝廷,張通古一行於是改道淮西,這裡是張俊的防區。
張俊是看趙構眼色行事的,他派人全力保護宋金使節北上,再次贏得了趙構的好感。
這次隨張通古北上的宋國使臣,有大金奉表報謝使韓肖胄及副使,王倫自然也不會缺席,他的名頭是迎護梓宮使、奉還兩宮使和交割地界使。
韓肖胄是去答謝的,王倫是去做正事的,他要把趙佶夫婦的棺槨運回來,把趙構的母親韋貴妃帶回來,還要接收金國還給宋國的原偽齊地界。
趙構想起王倫,晚上睡覺都笑不醒,他派王倫去金國,本來只是抱著探望二老的目的,沒想到還幹成這麼一件大事,高手在民間啊。
為了達成和議,不免犧牲了很多大臣的愛國熱情,於是趙構之後做了很多工作來安定人心,比如撫慰大臣的情緒,比如給守邊的武將升官。
退位的劉光世升雍國公,離稱王只差一步,韓世忠升少師,張俊升少傅,吳玠和岳飛都升為開府儀同三司。
但岳飛豈是貪圖富貴的人,他聽說和議達成,義憤填膺,又上書請辭。
喜歡大宋中興傳請大家收藏:()大宋中興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