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檜卻推辭道:“微臣恐怕不方便行事,有負聖恩,請陛下考慮三天再做決定。”
這是秦檜欲擒故縱的套路,他想試探趙構是不是真的信得過自己。
過了三天,秦檜朝見,趙構還是說讓秦檜專門負責議和,秦檜又推辭,說讓趙構再考慮三天。
又過了三天,秦檜朝見,趙構心意不變,這個時候秦檜才欣然接受趙構的委託,許他便宜行事,不許群臣干預。
秦檜這一招欲拒還迎是總結了當初的失敗經驗,防止趙構出爾反爾。
這麼一套操作下來,趙鼎的地位是岌岌可危了。
早在秦檜對付趙鼎之前,參知政事劉大中就被搞掉了。
劉大中被彈劾的理由是跟他爸有矛盾。
侍御史蕭振在彈劾奏章上說,劉大中你連家都治不好,如何治國?你連父親都服侍不了,如何服侍皇上?
蕭振是秦檜的人,劉大中是趙鼎的人。蕭振拿家庭矛盾小題大做,就是秦檜授意要搞趙鼎的前奏。
不久,劉大中被外放去地方做知州。
趙鼎也不是傻子,山雨欲來風滿樓,他知道自己玩不下去了。
門客勸他急流勇退,於是他向趙構請辭,趙構順水推舟讓他去紹興當知府,秦檜最大的絆腳石就這樣搬開了。
趙鼎和劉大中都被秦檜弄走了,一個小小的樞密副使王庶自然逃不掉。
王庶本來就是朝廷裡死硬的主戰派,一天到晚吵著要去整兵北伐,早就讓趙構煩的要死,於是趙鼎走後不久,王庶也被外放去做知州。
王庶走的時候還不忘記羞辱秦檜:“你靖康之難的時候還知道抗金守節,現在怎麼這般卑躬屈膝?”
秦檜氣得直翻白眼,你真是哪壺不開提哪壺,於是他唆使御史中丞勾龍如淵彈劾王庶,搞到王庶知州也沒得做,退休去管宮祠了。
四大天王只剩秦天王,秦檜的時代來了。
秦檜以右相身份總理朝政,大力提拔自己的黨羽,尤其是把臺諫官都掌握在自己手中,以後再也沒有人能和他作對。
臺諫官就是檢察官,臺官分為侍御史、殿中侍御史、監察御史,其主要職務為監督官吏,長官是御史中丞;諫官指諫議大夫、拾遺、補闕、司諫、正言,其主要職務是諷諫皇帝,長官是左諫議大夫。
不過,臺諫官到了後面就職責分的不那麼仔細了,你只要哪裡看不慣,都可以提意見,相當於是皇帝的喉舌。
但秦檜獨相之後,把臺諫官都籠絡到了自己的麾下,只有他說別人的壞話,沒有別人能說他的壞話。
能控制輿論,矇蔽聖聽,秦檜自然是一手遮天,想要在朝廷混的好,都得看秦檜的臉色,不然明天被彈劾的就是你。
御史中丞勾龍如淵,就是緊跟秦檜的步伐,做到了臺諫官的老大。
勾龍如淵原來姓勾,為了避諱趙構的“構”字,改姓的“勾龍”,1118年考中進士,一直在州縣做小官。
後來經過張浚的推薦,在地方沉浮二十年的勾龍如淵終於來到了中央,一開始是做皇家的編輯,後來給趙構寫寫稿子,趙構很欣賞勾龍如淵的文筆:
“文章平易者多淺近,淵深者多艱澀,惟用意淵深而造語平易,此最難者,而你做到了。”
秦檜復相,勾龍如淵緊跟秦檜,做到了御史中丞。
控制檯諫官的辦法,就是勾龍如淵向秦檜提議的。
秦檜獨相以後,朝廷裡抗金輿論依然很高漲,他覺得必須制止這股歪風邪氣,不能像趙鼎那樣一味姑息,可又沒什麼好的辦法。
於是勾龍如淵就向他建議,為什麼不提拔一些人去臺諫官的崗位上任職呢?這樣一來,一旦有不符合秦檜政見的人亂講話,就派人彈劾他。
能做到朝廷命官的人,有幾個人沒有一點汙點呢?副宰相劉大中跟老爹吵個架都能被搞掉,還有什麼人是彈劾不了的?
秦檜大喜,於是就照勾龍如淵的辦法去做,大力培植為自己說話的勢力。
臺諫官的任命必須皇帝同意,畢竟這是輿論機器,要為皇權服務,一開始趙構也覺得這是個妙計,省得底下這幫人大放厥詞,誰知道後來這些臺諫官都被秦檜控制了,他這個皇帝也聽不到真話了。
南宋與金國講和的節奏不能停,秦檜獨相後,朝廷裡沒有了羈絆,節奏必須加快。
喜歡大宋中興傳請大家收藏:()大宋中興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