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致後來多少中國人的血汗被賤賣,只為了換一點外匯。若是當時華夏有足夠的黃金,起碼境遇會好很多。
如今賀禮既然來了,怎麼會讓歷史重演?
搶在外國鬼子進村前,先把經濟體系建設好!
貨幣戰爭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是不可避免的文明碰撞,既然如此,自己先來一場讓大明的官員地主們適應適應!
一艘巨大的海船在泉州港靠岸,沒有引起任何人額外的注意。但是一場風雲的序幕就此拉開。
從蘇杭和泉州一帶開始,市面上迅速流傳開來一種新的銀幣。
因為所有的朝廷撥款以及公務人員的工資全都採用新型銀幣發放。
心型銀幣鑄造精美,色澤光亮,還便於攜帶。而且更重要的是足兩。
以前是碎銀子的時代,且不論銀子的成色發灰髮黑,摻了太多鉛。光是那些剪碎銀子的,偷偷扣掉一點火耗,就夠絕大部分人心疼的了。
官府門口每天都會有縣中的讀書人向大眾講解新型銀幣的好處,然後再悄悄的告訴熟人,根據自己的小道訊息,朝廷有考慮日後取消碎銀交易的猜測。
至於熟人,呵呵,誰沒有十幾個熟人?熟人傳熟人,不久,所有人都知道了,原來的的銀子怕是不好使了。
普通老百姓自然是樂見其成,畢竟十個人裡九個半用不上銀子,家裡的存款能有幾吊錢就是不錯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可是那些地主豪紳乃至東南沿海的海商們可就著急了。這些土財主最是摳門,個個挖著地窖把銀子藏在裡邊。
尤其是山西的晉商們,鑄成一個個銀冬瓜藏在地窖裡。
如今,一聽說半輩子巧取豪奪得來的銀子要不能用了,豈不著急。一著急自然要找自己的靠山。
這些商人的靠山自然是朝廷中的官員。
這些官員一聽也著急呀,自己搜過了半輩子民脂民膏,也都是銀子。也慌亂的四處打聽訊息,卻打聽不到。
打聽不到就有可能是真的。畢竟現在李尋歡是簡在帝心的東南大都督,東南要做什麼東西,其它人還真的無法置喙。
所有人都在焦急的打聽、等待、尋找。
黑市漸漸傳來訊息,有人三折收購銀子。
有的人咬咬牙換了。但是大多數人還在觀望,實在是捨不得資產縮水啊。
這是官方突然發了告示,允許民間私銀置換,不過要根據成色進行折舊,五成到九成不等。
實際上,很少有九成的,都是五六成而已。畢竟成色怎樣是官府說了算,而且很多銀子在地下躺的久了,表面起了一層黑色的蘚,確實難看的很。
有五六成,很多人也就換了。畢竟黑市才三成不是。
但是馬車拉著銀子到了兌換點卻發現,每天限量兌換一萬枚銀幣。
天哪!